当 “鲤鱼井” 的井水倒映过百年星月,当 “赤龙井” 的传说在乡音里代代相传,这些镌刻着时光印记的地名,早已不是简单的空间标识,而是东海大地上流动的文化血脉。
在东海县,每一处地名都藏着故事。白塔埠镇的鲤鱼井,清冽泉水里或许还能窥见旧时村民取水的身影;桃林镇的赤龙井,民间传说中关于 “龙” 的想象,凝结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们是 2025 年东海县地名文化遗产评定中脱颖而出的 “瑰宝”,凭借悠久的历史、鲜活的记忆,成为市级地名文化遗产的有力竞争者。而像这样的地名遗产,在全县还有诸多 —— 蔷薇河因两岸蔷薇得名,既含自然之美,又记 “盐槽河” 的航运往事;那些在 “乡村著名行动” 中被重新梳理命名的乡村道路,更是将新的生活气息与老地名的底蕴相融。
地名是历史的 “活化石”。从古井的挖掘到河流的变迁,从村落的称谓到道路的标识,它们记录着先民的迁徙足迹,承载着地域的民俗风情,更串联起一方水土的集体记忆。保护地名文化遗产,不是将它们封存进档案,而是让这些 “文化密码” 重新 “活” 起来 —— 让孩子知道家门口的井为何叫 “鲤鱼”,让游客明白脚下的河曾有怎样的过往,让每一个东海人都能从地名里找到乡愁的锚点。
如今,东海县正以细致的保护工作守护这份珍贵遗产:从系统收集地名资料,到组织专家严谨评定,再到通过 “乡村著名行动” 让标准地名标志与文化内涵同步落地,每一步都在为地名遗产注入新的生命力。
这些流淌在地名里的故事,是东海的根与魂。当我们读懂 “鲤鱼井” 的清澈、“蔷薇河” 的诗意,便是在触摸这片土地最本真的文化脉搏 —— 而这份守护与传承,终将让东海的历史文脉在时光里愈发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