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部门动态
县城市管理局: 创新管理引得同行学习取经
浏览次数: 作者:段邦春 薄瑞 孙刘健 信息来源:东海 更新时间:2025-08-13

日前,山东省郯城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一行13人,来东海县城管局调研学习城市管理、停车秩序等方面工作经验。同时就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城市创建常态长效管理,和谐服务民生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近年来,东海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城市管理新路径,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既为广大居民创造了更加整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又得了周边城市管理部门关注。

服务民生夯实管理基础。该局以“疏堵结合、精细施策”为原则,破解占道经营与停车乱象,实现民生保障与市容秩序双赢。

创新“疏堵结合”模式:一是科学规划疏导点,在双湖农贸市场、海陵路农贸市场周边设置2处自产自销便民疏导点,配备遮阳雨棚等设施,引导农户规范经营,化解市场外溢难题;二是破解季节性占道,设置15处夏季瓜果、夜间摊贩临时销售点,明确经营时限与“人走摊净”要求,既促地摊经济又防回潮;三是强化重点整治,针对四中路、金牛公园等易聚集区域开展专项行动,依法取缔违规摊贩,保障交通畅通。与此同时,该局在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中,将市容、禁控违、广告、渣土等单条线执法力量,整合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大队,构建“全链条、全要素、全周期”的综合执法体系。该局按照“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原则,划分为4个执法中队责任区、22个社区网格,建立“大队-中队-社区”三级架构。创新城管进社区管理模式,每个社区配备1名执法队员+3名协管员,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整合后执法力量下沉率提升至85%,处置响应时间缩短40%。

文明停放规范管理。规范非机动车管理,构建“宣传+规划+执法”体系:通过喇叭宣传、发放倡议书普及停放规范,约谈共享单车企业,压实管理责任,在商场、学校等人流密集区“见缝插针”划设车位,复线补划模糊标线。同时开展违停整治,拖移“僵尸车”、处罚妨碍通行行为,全力“还路于民”。

该局以行政执法大队为主,组织人员走进街区,向广大居民发放《非机动车文明停放告知书》,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居民有序文明停放非机动车。与此同时,组织施划人员,配备车辆、油漆等物品,在县城区巷道、学校周边、农贸市场附近人行道两侧,施划非机动车停车标线,方便广大居民有序停车。同时对当事人不在现场且严重影响交通车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拖离处罚,切实保障道路畅通和行人安全。与此同时,该局对因年久失修造成的部分停车标线模糊不清等实际情况,组织专业划线人员,采取查漏补缺,施划修复。今年以来,县城区共查补施划非机动车停车标线3000余米,可容纳2000余辆非机动车有序停放,让文明停放成为习惯,让有序停放成为文明风景线。

强化服务提升执法管理水平。打造“暖心城管”服务品牌,设立12个党员先锋岗,推行“721”工作法:即70%服务、20%管理、10%执法。建立流动摊贩疏导点6处,设置便民服务驿站8个,可容纳1000余居民销售瓜果蔬菜、农副产品,帮助解决民生问题,得到群众一致好评。同时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组建8支城管志愿者队伍,开展“城管开放日”活动4次,培育“文明商户”示范户56家。建立“四方议事”机制,召开联席会议8次,解决重难点问题45个,居民参与率大幅度提升。

下一步,城管局根据当前执法管理力量分布不均、智慧化水平不足、社会协同机制待完善等现状,将重点推进实施“强基铸魂”工程,开展全员培训、轮训,提升综合执法能力。整合视频监控、无人机等资源,实现“一网统管”。同时深化“城管+物业”、“城管+商户”共建模式,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和谐管理、服务民生工作效率,为东海县建设美丽宜居城市助力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