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魅力晶都 > 东海名人
王得胜
浏览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13-07-02

 

海州南门双龙井西侧一座岗岭上,旧有一座坐北朝南的祠堂,为清代法式的四合院,正殿神台上有一座武官塑像,面容威严。一侧列有仪仗,一侧立着一根熟铜齐眉棍。东西厢房墙壁上各绘有四十幅彩色壁画,内容多为征战杀伐,这就是清朝光绪下旨敕建的一品大员、江西南赣镇总兵建威将军王得胜专祠。此祠毁于文革当中,如今已片瓦不存,当地亦很少有人知道这座祠堂,只有个别上了年纪的人对它尚有印象,俗称为 王家大屋
王得胜为晚清一代名将,海属闻人。他出生于清朝道光五年(公元 1825 年)初春,即农历乙酉年二月十二日寅时,属鸡。原籍东海当路村,父亲王年,后迁至东海县南辰乡朱范村。王得胜为当路王氏六十六世祖、谱名王绪岳,字捷三,后名得胜,为秦怀扬所赠。其父王年为雇工,早丧,母袁氏,为遗腹子。
少年时代,王得胜一直在家务农,孤儿寡母,生活困顿。清道光十八年,王得胜受族内长者指点,孤身返回故里海州当路投亲,途经海州洪门,偶遇海州守备秦怀扬,遂入秦府养马,三年后,王得胜返回故乡,入本村武馆习武。 21 岁,去井店小村开武馆授徒。 23 岁,与原配夫人傅氏成婚,次年赴山东黄县投军,傅氏去世,又续娶杨氏,复至海州投奔故主秦怀杨,参加剿匪,屡立战功,咸丰三年,经秦怀扬推荐,王得胜投奔清军江南大营,因在六合等地与太平军作战有功,获赏六品功牌,咸丰八年,因克复江浦有功,上谕: 著赏蓝翎顶戴,并给予外委牌札 。同年,实授赣榆县团总。咸丰十年,赴临淮关剿捻,因功赏五品顶戴,战后回驻海州护卫淮海漕运,来往于清江浦至海州之间。同年九月,捻军袭青口,赴赣榆守城,终解累卵之危。次年,檄委署理赣榆守讯千总弁缺。同治二年,升任游击,同治五年升参将并赏加副将衔。
同治六年,王得胜遇到了平生一次最重要的升迁机会。是年十二月,东捻军余部在遵王赖文光率领下逼近扬州,情势甚急。王得胜率所部南援扬州,于城郊与捻军激战。混战之中,王得胜拉弓搭箭射中赖文光,遂亲俘遵王。次年,由钦差大臣李鸿章和漕运总督张之万合力保奏,三月上谕: 著负升副将,以总兵名简放 ,并赏赐 志勇巴图勇 名号,赏黄马褂一袭。一时,名噪清军江南、江北诸营。
同治八年,王得胜带得胜营围剿西捻军,因功著以提督记名简放。同治十二年,因病回朱范村调治,交卸任。光绪六年复职,由漕运总督委办海州营务处,因擒获捻军首领,受到两江总督吴棠赏识并保奏,光绪九年,五十八岁的王得胜由朝廷下旨补授从一品江西南赣镇总兵。次年,因病故辞开缺。光绪十六年,被重新启用。光绪二十一年,奉两江总督张三洞之命,招募海州得胜军八个营,驻守海州青口一带海疆。同年七月,补授正一品陕西海州镇总兵。自此,王得胜的人生达到了顶点。
光绪二十一年,因旧病复发,辞官回朱范村养老。筑总兵府,建菊园,习书法,交文士,热心公益,造福桑梓,前后凡十三年。光绪二十六年,七十五岁的王得胜自立生平碑,并立下 中正勤俭 之家训,光绪三十四年(公元 1908 年),农历戊申年正月二十一日未果,卒于朱范村菊园,享年八十三岁,葬于朱范村西南沙岭之原。至此,这位由雇工到一品大员的末代总兵走完了不平凡的一生。经两江总督端方奏请,于海州南门建王得胜专祠,诰授 建威将军 ,诰赠其前妻傅氏,继室杨氏为一品夫人。次年,朝廷整理王得胜生平史料,交国史馆立传,并附祀于忠亲王僧格林沁祠,以示表彰。
王得胜逝时,子孙满堂,人丁兴旺。诸子中以次子王佐良能克承其袭,后来由秀才而至资政院议员。民国元年为陆军少将,海州军政支部长,赣榆县长。王得胜裔孙今多居于山东、北京、江苏各地。人才辈出,家风不坠,裔孙王裕光为国防大学研究员,少将军衔,王裕晏,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王得胜卒后,总兵府与菊园由其子王佐良接管。 1942 年,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及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入驻王府,刘少奇、罗荣恒、陈光、肖华、谷牧、陈士榘、朱瑞等均在菊园办公。文革前后,总兵府及菊园被毁。为纪念王得胜,山东省临沭县(朱范村原归属沂州)于红石湖公园内建名将亭,匾额曰: 名将儒风 ,语出清代名臣、状元张元万,由其裔孙王裕晏书写。园内尚余王得胜手植古桂树一株及手书石碑数通。王得胜墓毁于文革之中,总兵府故址曾出土王得胜及其子王佐良生前所用鸡血石印章数十枚,今存东海县博物馆。
                   (摘自《海属古韵》,作者:贞子,原题《名将儒风 --- 王得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