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海县抓住发展机遇,用一往无前的干劲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农村改革与科技创新活力更加强劲,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农业强县建设的步伐更加稳健。
一是苏北粮仓根基更加稳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责任担当,落实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大力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粮食播种面积突破并稳定在246万亩以上,粮食产量实现持续增长,总量由2020年的23.36亿斤增长到2024年的23.47亿斤,2025年积极克服持续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夏粮再获丰收。全县现有“菜篮子”基地23个,蔬菜总产量从85.81万吨增长到98.31万吨;生猪饲养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前十,年出栏量从64.55万头增长到77.31万头;水产品总产量从6.75万吨增长到7.58万吨。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步履铿锵。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市级25家,扶持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能力提升,获批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形成典型案例在全国推介,农机保有量、农机智能化应用全省领先。全县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10家,营业收入从50多亿元增长到104.17亿元,实现了翻番。全县累计建成重点项目116个,完成投资131.74亿元,莱卡尔、麦金地、腾茂饲料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国素“三素”、兴华荟等项目快速推进。建设七河生物香菇智慧工厂,成为东海农业新亮点。老淮猪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持续增强,申报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打造“福如东海 晶质农品”农业区域公共品牌,绿优比重全省靠前,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5个。
三是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更广。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快速增长,2024年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27302元,连续多年增幅高于全省平均增幅,年均增量是“十三五”时期的1.4倍。城乡收入比从1.82:1降至1.67:1,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十四五”时期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衔接过渡期,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推动实现由“脱贫攻坚”向“全面振兴”的历史性转变。脱贫群众收入稳步提升,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累计投入各级衔接及帮促资金3.1亿元,实施项目136个,形成经营性资产年收益1204万元。
四是农村人居环境更加舒适。农村基础设施持续往村覆盖、往户延伸,实现绝大部分通自然村和村组巷道硬化,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8.28万亩,占比81.4%,今年首次获批超长期国债建设8.05万亩。实施农村户厕改造“1234”工作模式,推进“十四五”农村改厕任务全面完成。获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0个,海陵生态湖景休闲观光片区项目总体进度96%。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全面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四季战役”,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启动粪污资源化处理及利用项目,全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6.48%,农药化肥使用量连年下降,秸秆综合利用率97%。
五是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全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全面启动,试点村完成合同签订。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框架更加清晰,集体资产清产核资任务基本完成,村级财务管理和资产运营更为透明高效,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步提升,村均从60多万元增长到81.33万元。发挥村规民约引导约束作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集中整治高额彩礼、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突出问题,乡风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精神风貌持续提振。
下一步,东海县将坚持久久为功,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返贫底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奋力建设高水平农业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