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海新闻
“烟火气”里的东海“文化热”
浏览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东海县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02

这个暑期,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东海县西双湖市集便热闹了起来。非遗区里,漆扇DIY、面塑定制、宋锦发钗手作等体验项目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传统技艺与现代审美融合的文创产品,让人们在互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潮玩市集与跳蚤市场区,聚焦“轻文旅、重体验”,文创手作、儿童游乐、日用小物等业态,构建出贴近生活的消费场景。非遗的文化厚重与潮玩的活力时尚交织,美食烟火与市集互动融合,勾勒出“文旅+市井”生态图景,传递着这座城市夜间经济的温度。

在东海县,这样充满文化气息与烟火气的场景并非个例。近年来,东海县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让文化走进百姓生产生活,在烟火气中掀起文化热潮,不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也为城市发展注入新活力。

文化活动:既注重“送”更注重“种”

过去,文化活动对于东海县不少乡村居民来说,多是一年几次的文艺演出下乡,形式不够丰富,群众参与度也不高。如今,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白塔埠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体育健身志愿服务队深入乡村,举办“舞动青春 点亮夜空”“健身强体魄 共度夜时光”等夜间全民健身运动,吸引近万名群众参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广场上跳舞、健身,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以前晚上没什么事干,不是看电视就是早早睡觉。现在有了这些活动,大家聚在一起,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感情。”白塔埠镇新元村的居民说。

聚焦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东海县常态化开展“文化进万家”、 “融媒之友大舞台”等活动。在县城的公园、广场等场所,每隔一段时间,这些活动就会轮番上演,吸引饭后纳凉消遣的居民“顺道”欣赏。

东海县主动对接省市,持续推进文化惠民,畅通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渠道。今年年初启动的省“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把戏台搭到了东海的乡村广场,让好戏送到了家门口、唱在了屋檐下。“茉莉花开 香满晶都——2025年广场文化欢乐行”,把一场场流动的文化甘霖洒向基层。

除了“送文化”,东海县更注重“种文化”,鼓励本土文艺力量成长,让文化活动在基层扎根生长。以省劳动模范郝大宝为原型创作的现代吕剧《花样的日子》,用“满村百花放,处处花香浓”的唱词勾勒乡村振兴新图景。情景剧《烽火老圩门》以东海革命史实为原型,让革命精神在感动与泪水中代代传承……这些本土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各类文化活动中演出,深受群众喜爱,也激发了更多文艺爱好者的创作热情。

非遗传承: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东海县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海水晶雕刻、东海版画、桃林烧鸡制作技艺等国家和省市县非遗近60项,其中,东海水晶雕刻技艺是国家级非遗。如何让这些非遗项目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东海县给出自己的答案。

日前,在中国东海水晶城,一场以非遗为魂、足球为媒、文旅消费为翼的“水韵江苏·家门口享非遗”连云港站暨“晶”彩苏超·非遗消夏活动,点燃水晶之都的激情。

这场活动由省文旅厅主办,东海县文旅局、文旅集团和水晶集团作为执行单位。活动现场,近百个展位惊喜满满,水晶雕刻茶具旁,茶艺师娴熟冲泡羽山茶,袅袅茶香里藏着东海人的雅致;葫芦画、绳编、少儿版画、穿戴甲等展位匠心汇聚,将传统技艺的厚重与当代生活的潮趣编织成传承图景。非遗市集汇聚全省13个设区市的60余项非遗瑰宝,“晶工巧匠”区,东海金银细工的璀璨夺目、东海水晶雕刻的剔透华光、南京剪纸的纤巧灵动、宜兴紫砂的温润儒雅、常州梳篦的精雕细琢……尽显非遗的非凡气度。

“晶”品食光区汇聚江苏大地地道风物与港城特色,为人们开启一场味蕾盛宴。

据了解,在非遗传承中,东海县注重与现代消费需求结合。在南京高校,东海县非遗青春体验市集惊艳亮相。东海水晶雕刻、东海版画、桃林烧鸡制作技艺、穿戴甲和民俗花钱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让高校学子们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符合青年人潮流审美的文创、旅游产品,如时尚的穿戴甲、蕴含民俗文化的民俗花钱等,备受青睐。非遗技艺变身“潮玩”,通过互动体验激发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此外,东海县还积极搭建非遗展示平台,举办各类非遗展览、比赛等活动,提高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加强非遗传承人的培养,通过举办培训班、师徒结对等方式,为非遗传承注入新力量。

文旅融合:以文化为魂向纵深发展

东海县以水晶资源而闻名,被誉为“世界水晶之都”,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丰富。近年来,东海县将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以文化为魂,推动旅游产业发展,现拥有水晶文化旅游区等6家国家A级旅游景区、2家省级工业旅游区,1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涵盖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等多种类型。

今年上半年,2025东海水晶旅游专题宣传推介会在中国东海水晶城举行。此次盛会搭建一个集旅游推介、产业招商及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为东海水晶旅游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推介会重磅发布水晶旅游“六大护航”服务保障举措和水晶主题“沉浸式体验”旅游线路,释放东海水晶旅游的强大韧性和发展潜力。同步启动的“来东海 享晶彩”全网话题挑战赛,邀请游客通过短视频记录水晶之都独特风情,以全民视角传播东海文旅,打造现象级传播事件,以线上流量撬动文旅消费新热潮。活动现场,文艺展演以水晶文化为主线,呈现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视听盛宴,从不同角度诠释东海水晶文化的丰富内涵,让观众沉浸式感受东海“千年水晶韵、一城文化魂”的独特气质。

今年以来,随着水晶消费不断升温,东海旅游也迎来热潮。上半年,东海水晶文化旅游区游客共计接待445.71万人,接待量同比增长65.38%。

除了水晶文化旅游,东海县还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石梁河镇依托葡萄产业,打造集采摘、观光、休闲为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游客不仅可以品尝到新鲜的葡萄,还能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村文化。水晶雕刻非遗馆、石梁河黄金沙滩、季高鹿萌萌乐园等具有东海特色的夜经济持续升温,海陵湖生态半程马拉松、荧光夜跑等活动,以及温泉、研学等主题精品线路,持续丰富着游客体验。

羽山是连云港市境内有文字记录最早的一座山,也是江苏省最早记入《史记》的地名。作为东海县最高峰,登羽山可南望淮海之貌,北看沂蒙雄姿;观羽山脚下,龙梁河蜿蜒而行,海陵湖如明珠镶嵌。2024年初生态修复开放以来,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目的地,游客慕名而来探寻东夷文化。而离羽山不远的温泉镇区,今夏在此举办的温泉伏羊夜市,每日前来“解锁”伏羊+温泉“养生密码”的游客亦是络绎不绝。

在用好资源、凸显本土特色的同时,在乡村旅游发展中,东海县注重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将传统村落、民俗风情等与旅游相结合,让游客在乡村旅游中找到“乡愁”。

热潮背后: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

东海县在烟火气里掀起文化新热潮,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关键。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东海县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变化,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进一步丰富和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无论是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还是非遗传承、文旅融合发展,都充分考虑群众需求,让文化活动贴近生活,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文化资源,感受到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此外,东海县还积极整合各类资源,为文化发展提供保障。在文化活动组织中,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业等多方参与,形成合力。在非遗传承和文旅融合发展中,加强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据不完全统计,这个暑期以来,全县举办各类文旅活动达200多场次,吸引近百万群众广泛参与。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东海县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写照,也是群众对文化生活热爱与追求的体现。

而在未来发展中,东海县将继续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推动文化与旅游、科技等深度融合,让文化在烟火气中持续绽放光彩,为城乡统筹发展和群众幸福生活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书写更加辉煌的文化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