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海新闻
一人带出百名“泥腿子”踏上致富路
浏览次数: 作者:张开虎 信息来源:东海县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2-04-19

连日来,我县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快复工复产的步伐。这对于从事建筑行业的房山镇陶墩村姜德高也进入了忙碌阶段。

“在手有8个项目,上了100多口人。”日前,在山左口镇马庄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现场,头戴安全帽的姜德高用沙哑的声音说,“必须争分夺秒,把前期被疫情耽误的时间给抢回来。”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数十名工人手持钢筋勾,快速、有序地绑扎钢筋。

离开家乡

由一名学生变成一名农民工

“小时候,家里穷的叮当响。”在赶往另一处施工现场的途中,姜德高讲述了一路走来的艰辛。1986年出生于农家的姜德高,在上一年级的时候,母亲便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生命。失去母爱的姜德高便和长他2岁的哥哥与父亲生活在一起。“父亲需要腾出时间种地,我就被送到爷爷奶奶家。”回想童年生活,姜德高说,“我穿的衣服都是几个姑姑家孩子穿小了送我穿的。”

生活虽然贫苦,但姜德高没有抱怨,而是想着法子替家庭分担经济压力。“为筹点初中期间的学费,每年暑假我都会到河里去钓龙虾,然后拿到集市上卖。”姜德高说,“寒假时候,就跟随父亲到自家耕种的8亩麦田地里点播化肥。”

生活就这样在艰难和辛苦中一天天度过。三年后,姜德高初中毕业。他放弃了继续求学的道路,选择外出打工。“咱文化不高,技术活也干不来,就凭苦力挣钱。”2002年暑假,16岁姜德高便告别家乡,远到700多公里外的北京,成为一名钢筋小工。

“一开始,技术活不会干,就跟人抬钢筋。一天,给30块钱。”姜德高说,“那年夏季,自己都记不清楚肩膀磨破了几次,蜕了几层皮。”

坚持就是胜利。面对天不亮就起床,天黑才收工,吃不饱、睡不足的打工生活,姜德高硬是咬牙坚持到当年年底,带回的除了一袋袋鼓鼓行囊,还有平生第一次挣的3000多元钱。

“父亲很心疼我吃的苦,多次劝我不要干这下苦力却挣不到钱的活。”面对来自父亲的疼爱,姜德高没有改变想法,而是在钢筋工的路上越走越远。

半工半学

从漂泊生活到返乡带人干活

“大年初六,我又去北京。”陪着父亲过完春节,姜德高不想耽误过多时间,又背起行囊,坐车北上。这一次,他有了新的梦想。白天抬完钢筋,晚上就学着看钢筋图纸。不懂,就向技术人员求教;再弄不明白,就到建筑工地进行实地查看。

就这样,半工半学半年后,姜德高看懂了钢筋图纸,学会了“八字口”“十字口”绑扎钢筋技术,“梅花型”“十字型”钢筋拉钩技巧,成为建筑工地的钢筋绑扎技术“达人”。

“工地老板看我不错,就让我带六七个人扎钢筋。”姜德高说,“身份转变,工资标准也变了。那时候,一天工资达到了60元。”

再学习给姜德高带来的变化是直接可见的。半年后,姜德高又开始学习钢筋翻样。“我能从图纸设计上把钢筋的用料单给算出来。”姜德高说,“这是一道复杂的工序。”

学会图纸、掌握翻样的姜德高不再是当初只能抬钢筋、干笨活的打工仔,而是变成了大伙心中称赞的技术员。

“那几年,老板就让我带人先后到济南、四川等地干活,包吃住工资每天给出了80元。”姜德高说,“农忙的时候,我就回家和父亲耕种土地。忙完,再回工地。”

时代在不断发展。2010年,远在外边漂泊八年的姜德高再次有了新的想法。“当年,家乡也到处在搞建设。我为何不能在家带着大伙干呢?”于是,姜德高便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父亲和新婚妻子。“他们也都很赞同,支持我在家干。”姜德高说,“家人的理解是我最大的动力。”

于是,2010年秋季,姜德高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很快在家乡找到了活干。“第一个活是开发区的东城新苑,干了半年多。”姜德高说,“第一次带队伍,从家乡带出20多人干,我给他们每人每天90块钱。”

干就要干好,是姜德高至今从未改变的态度。“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来,绝不偷工减料。”为保证质量,那半年姜德高吃住在工地。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凭借着良好的口杯,姜德高接的活是越来越多。白塔埠新元村、张湾府源名居、桃林中天盛世、房山房南新村、城区滨河花园……“那时候天天跑工地,查看质量,调配人员。”姜德高说,2014年买了一部轿车,四年时间跑了20万多公里。

随着承接的建筑工地多,姜德高带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多。“现在有8个建筑工地同时复工,用人达到100多名,涉及平明、驼峰、张湾、青湖等乡镇,他们都是农民。”姜德高说,“现在每人每天工资都能达到300元。还有4名带班,他们每月工资1万元。”

对待这帮“泥腿子”,姜德高从未让他们失望过。“工人们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很辛苦。我也是从农民工干过来,他们的血汗钱我一分都不能欠。”姜德高说,“去年,受疫情影响,一些工程款结算不及时,年底我到信用社贷了30万元的贷款,给工人发了工资。”

除了保证农民工工资一分不差,姜德高还从人文上给予他们关心。一工友父亲被检查出患有疾病,急需钱做手术。姜德高得知后,果断预支给工友5万元;一工友女儿在手术期间,姜德高主动送去1000元;一工友在赶往工地的途中不慎摔倒,姜德高主动带其到医院治疗;10多名工友因疫情影响一日三餐难以保障,姜德高主动找人每日做饭。今年三月,姜德高得知村里防疫人员紧张,他又主动当起志愿者;看着防疫人员辛苦,他又捐赠万元物品……

“工友们跟着我一个个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心里还是有很大的成就感。”姜德高说,“凭借双手搏得的人生,我从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