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海新闻
江苏东海:打造“帕蒂亚”品牌国际庄园
浏览次数: 作者:陈树军 何宜坦 马瑞 信息来源:东海县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1-04-12

辛丑阳春,阳光明媚。在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中国晶都东海县“帕蒂亚”葡萄庄园,更显春意盎然,一座座像大型厂房的葡萄大棚蔚然壮观,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棚内葡萄青枝绿叶,一串串葡萄错落有致挂在枝头,惹人喜爱。管理人员介绍说:“莫看现在只有手指头大的葡萄果,再过不多天就能成熟了。‘五一’准时上市,一串葡萄能卖到一百多元。”

“帕蒂亚”葡萄庄园位于世界水晶之都、素有“吐鲁番”之称的东海县石梁河镇,这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常年无霜期达225天,被称为世界名优葡萄的生产基地。“帕蒂亚”葡萄庄园的主人名字叫赵斌,是东海县政协委员。他从2014年到2016年先后投入1.5亿元,建起占地1000亩的国际品牌的“帕蒂亚”葡萄庄园和都市四季果园,以葡萄为主体集高效农业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现代科普示范、休闲观光旅游为一体,为“一带一路”创建国际品牌的现代化龙头企业。2018年,庄园荣获国家农业部、国家财政部授牌“国家葡萄产业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点”,获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颁发“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奖牌。

“帕蒂亚”是“丝绸之路”上古安息帝国的英译名,位于亚洲西部伊朗地区。2015年,公司注册“帕蒂亚”商标,就是打造高端农副产品品牌,让我们的葡萄为主的农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在一带一路上闪光。

走进“帕蒂亚”庄园,看到的不是田间,却像是一座座工厂车间,3年至6年龄的葡萄全部“躺在”钢架上,游客进入大棚,头顶上的一串串葡萄会热情地向你招手“问好”。这里的葡萄喝的是“纯净水”,经过专业设备过滤后的健康水;吃的是“配套餐”,按葡萄的不同生长期合理配上水、肥、药,通过槽中滴灌按时定量供给。

在葡萄园里闻不到任何的异味,无公害的生态生长环境,让客人摘下的葡萄就能入口。据介绍,一个连栋大棚占地约3亩地,就像大型的工厂车间。赵斌深有体会地介绍说:“高效农业,品牌果品,就是要将田间变车间,用“工匠精神”,精雕细琢,才能生产精品‘产品’”。据悉,整个庄园设施投入占总投入的一半多。

“水晶按‘克’卖,葡萄按‘串’卖”这是顾客们对世界水晶之都商品意识提升的赞许,也是赵斌从水晶之乡、水晶产品,变成水晶之都、水晶品牌中得到的启迪,立志将“帕蒂亚”葡萄庄园果品打造成“一带一路”品牌的努力标杆。品牌,是靠优良品种和先进管理技术支撑的。“这是爱神玫瑰,这叫夏黑,那个叫阳光玫瑰,都是从日本引进来的,口感酸甜柔软,很受游客青睐。”介绍人员手指架上的葡萄细致地讲解着,把人们引入亲自品尝的欲望中。

赵斌从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入手,先后到云南、上海、新疆和日本等地方和国家考察取经,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引进新品种,推广先进栽培和管理技术,生产色香味俱全、外貌好看的优品葡萄,成为“帕蒂亚”葡萄庄园里的主角。在2016年江苏省优质果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在省“扬子·.冶春食品杯”中获优胜奖,还被评为“第一届消费者点赞的江苏省优质商品”。

来到“帕蒂亚”葡萄庄园大棚,像进入旅游观光园,一棵葡萄就是一棵棵风景树,一行行葡萄架就是一道道“绿色彩虹”。3米宽的葡萄架下铺着地毯式的绿色草坪行道,踏上去感到柔软舒适。抬头摘葡萄,坐下观风景,融入自然,陶冶性情。在游客餐厅里,葡萄内容的餐饮文化,丰富多彩;在儿童趣乐园里,葡萄式的各种玩具,好玩可爱;葡萄园里的爱情长廊,葡萄牵手,情义浓浓。“帕蒂亚”葡萄庄园是农业高效升级的产业园,更是吸引国内外旅客的观光园,每年接待国内外旅客10万余人。

为了弥补葡萄季节性空白,赵斌又在县农高区投资建起都市四季果园,一年四季有果摘,月月有花看,据讲解员介绍,今年春节期间每天都要接待许多游客及团队。“帕蒂亚”葡萄庄园,不但是国家“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而且是“科普教育基地”“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和“四星级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区”。

经过调研,赵斌认为,今后5到10年是国内外葡萄酒发展的高峰期。他奔赴宁夏考察调研红酒生产企业并与当地企业合作,借助水晶国际品牌,为“一带一路”生产水晶系列的“帕蒂亚”品牌葡萄酒,并成功研发鲜食葡萄酿造白兰地。通过两年举办一次的中国·东海国际水晶节,亮相中外国际市场。

“葡萄好看又好吃,葡萄酒淳朴更好喝。”近日有一位来自“一带一路”上的外国朋友,先到中国东海水晶城采购完水晶制品后,闻讯赶到“帕蒂亚”庄园品尝这里中式的“白兰地”,发出的感言“没想到在这里能饮上更接近大自然风味的 ‘帕蒂亚’白兰地。”通过产品深加工,拉长葡萄产业链,让“帕蒂亚”葡萄庄园变成国际庄园。升级“国家级葡萄试验基地”,打造高效农业品牌样板,并传承丝绸之路的探索精神,将“帕蒂亚”葡萄庄园打造成一带一路上的“丝路明珠”,这就是赵斌梦寐以求创造高端品牌农业的真实追求。

(原载于《中国县域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