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记者走进东海县,追寻一支英雄连队跨越时空的精神印记——“演马庄战斗英雄连”的铁血战魂,如何在三代人中薪火相传,从血火战场延伸到新时代的建设前沿。
烽火记忆:
九旬老连长的“打不垮的演马庄魂”
1944年7月,硝烟弥漫的演马庄。面对装备精良的日军,海陵独立团二连官兵在武器装备落后、地形不利的绝境中,以血肉之躯发起冲锋,全歼日军一个小队,铸就了“演马庄战斗英雄连”的赫赫威名。滨海军区通令嘉奖,并将每年7月7日定为该团战斗纪念日。
“演马庄的魂是打不垮的!演马庄的战斗精神放光芒、永传扬!”如今,90多岁高龄的原英雄连老连长王胜功提起那场战役,依然豪情满怀。在他的记忆中,“铁心向党、死打硬拼”早已融入连队血脉,让二连日后又赢得了“拥政爱民模范连”“抗洪抢险模范连”等无数荣誉。
2024年7月7日,“演马庄战斗英雄连”命名80周年之际,95岁的王胜功老人专程回到部队驻训地。面对新一代官兵,他动情讲述连队的光辉历史和“死打硬拼”的铁血传统,谆谆教诲,激荡人心。八十余载风雨,先辈们用鲜血与生命铸就的“能攻善守、攻坚破难”的连队精神,已成为官兵们永恒的历史记忆和宝贵的精神财富。
建设征程:
七旬指导员血脉里的“演马庄基因”
历史的车轮驶向1977年。当国家决定修建毛主席纪念堂的消息传来,“演马庄战斗英雄连”官兵群情激昂。据时任指导员、如今已年逾七旬的范荣升老人回忆:“除了必要的留守人员,全连上下踊跃请战,坚决要求奔赴建设一线!”
在庄严的纪念堂建设工地上,范荣升带领全连写下血书。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肩膀磨出血泡不叫苦,每天只睡几小时不下火线。“死打硬拼”的血性豪情,在这里化作了争分夺秒、精益求精的奋斗画卷。经过10个多月的奋战,连队出色完成了承建的主体工程任务,成为建设大军中一抹亮丽的风景线。
回望那段峥嵘岁月,范荣升记忆犹新:“为了表彰大家的贡献,上级安排我们参观了刚落成的毛主席纪念堂。我有幸代表连队成为第一批参观者,这份荣耀,终生难忘!”几十年来,连队的诞生地——东海县黄川镇演马村,始终牵动着他的心。“这次重回东海,踏上演马村的土地,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范荣升深情地说,“东海人民为革命胜利付出巨大牺牲。如今,这片土地将演马庄的基因深深刻进了血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正是对英烈最好的告慰。”
薪火相传:
热血新兵扛起连队的精神旗帜
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演马庄战斗英雄连”的荣誉战旗迎风招展,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这面旗帜,是浴血奋战的历史丰碑,更是穿越时空的精神接力棒。
2025年初春,东海新兵训练基地。新兵们列阵如松,眼神坚毅,训练热情高涨。18岁的赵今晨就是其中一员。“我从小听着‘演马庄战斗英雄连’的故事长大!”赵今晨的话语透着自豪。对他和许多东海青年而言,能入伍这支英雄连队,有着莫大的光荣和特殊的意义。今年,他如愿以偿,成为连队“血脉”中最新鲜的血液。
“请您放心,请家乡人民放心!”赵今晨的话语铿锵有力,“我一定刻苦训练,做一名合格军人,把演马庄的战斗精神一代代传承下去!”
“演马庄战斗英雄连的精神”,在血与火中淬炼,在东海大地生根发芽。它不仅是耸立的红色丰碑,更是融入民族脊梁的铁血基因,成为一代代东海人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灯塔。番号或许属于历史,但它的精神已在每一寸土地上熠熠生辉。
展望:守护根脉 照亮未来
2025年,亦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东海县正加快建设“演马庄战斗纪念园”。园区设计以英雄连的旗帜为魂,通过浮雕墙、纪念连廊等载体,系统展示战斗历程、部队发展及精神传承。项目已于今年5月启动,预计9月落成。未来的纪念园,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与精心守护,更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的崭新阵地,必将为城市增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光芒。
从烽火连天的演马庄战场,到举国瞩目的建设工地,再到新时代的强军征程,三代人,跨越八十余载,用不同的时代行动,诠释着同样的精神内核:忠诚如铁的信仰、攻坚克难的担当、薪火相传的使命。在这片曾被鲜血浸润的土地上,红色的种子早已破土新生,枝繁叶茂,照亮着前行的道路,续写着永恒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