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东海新闻
乡土人才“琢”玉成器 点亮文化创意之光
浏览次数: 作者:高哲 信息来源:东海县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10-31

水晶是我县的一张闪亮的名片,每逢水晶大集,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过最近,许多常逛大集的直播达人和老顾客们发现,大集上多了一群“新面孔”。他们不像是做买卖的,更像是在举办一场“微型文化展”。他们究竟是谁?又给传统的水晶大集带来了怎样的新气象呢?

“大家可以看到我手中的这个盆景,我们这个盆景和普通的盆景是不一样的。这个盆景是由水晶制成,有紫水晶、粉水晶和黄水晶……”主播杜智钰正在向粉丝们介绍的这些水晶“作品”,正是出自东海县近年来着力培育认证的“水晶乡土人才”之手。现在每逢水晶大集,他们便会从各自的工作室走出来,聚在一起,让传统的水晶雕刻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前沿文化创意来一次完美“碰撞”。

杜智钰说:“说实话,我直播水晶这么长时间,最近发现粉丝们对这种有文化、有设计感的作品特别感兴趣。这些水晶作品一出来,直播间热度明显都不一样了。”

从线上直播间热度攀升,到线下游客的由衷赞叹,市场对东海水晶的认知正悄然发生转变。曾经主要作为首饰点缀的水晶,如今正以承载文化和独具匠心的艺术形态,打破人们的固有印象,赢得更广泛的青睐。

外地游客杨凤云说:“我是从吉林四平过来的,在这里转了一圈感觉太震撼了!本来以为水晶就是项链、手链,没想到还能做成这么有艺术感的摆件。我买了那个‘喜上眉梢’主题的茶壶,准备放在客厅里,提升一下整个空间的品味。”

如今,水晶雕刻者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雕刻匠人,更是文化创意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在他们的手中,水晶不再是单纯的材质,而是化身为讲述中国故事、承载传统美学的媒介。他们将唐宋诗词的意境、非遗技艺的精湛,乃至当代生活的美学思考,都融入了水晶的方寸之间。这种转变,不仅让水晶产品从“饰品”走向了“藏品”和“艺术品”,更在直播电商等新渠道的助推下,触达了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多元的消费群体。

水晶从业者鲁子瑄说:“我觉得水晶是有灵性的,它承载了很多中国文化的美。像这款圆满壶,象征着和和美美、圆圆满满,把传统文化和水晶相结合,它的价值就提升了。”

从埋头创作的匠人,到走向聚光灯下的乡土人才;从传统的吉祥物件,到承载着文化灵魂的创意作品。东海县正在通过“政府搭台、人才唱戏”的模式,为传统的水晶产业注入崭新的活力。这些“水晶乡土人才”也正在成为东海水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连云港首晶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政介绍说:“我们更加注重激发人才的文化创意潜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非遗民俗、生活美学等注入到水晶这个载体,通过水晶雕刻人才的巧手,去体现贴合时代、贴合市场需求的水晶表达。”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才,一方人才振兴一方产业。当晶莹剔透的水晶遇上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通过这些乡土人才的巧手雕琢,焕发出了绚烂的光彩,照亮了东海水晶产业升级的道路,也照亮了乡土人才的价值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