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晚,东海水晶城龙头下灯火辉煌、掌声雷动,“茉莉花开 晶彩绽放”文艺演出在全场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的深情旋律中圆满落幕。作为江苏省文化惠民的金字招牌,“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此次携顶尖艺术阵容走进东海,不仅为市民呈上了一场高水准的视听盛宴,更为即将启幕的2025东海国际水晶矿物宝石博览会(以下简称“东海矿博会”)奏响了热烈的迎宾序曲。
名家名角聚晶都
演出满溢“东海味”
当晚演出以“高水准艺术”为基底,以“东海特色”为灵魂,众多亮点节目精准戳中观众共鸣点。开篇第四届江苏文华奖表演奖得主巫海侠登台,一曲专为东海定制的《水晶之恋》婉转悠扬,将东海水晶的纯净灵动完美融入旋律,瞬间唤醒了全场观众的家乡情怀。随后,《在茉莉花盛开的地方》紧扣“茉莉花开”品牌内核,清亮歌声直击人心。
非遗与名家风采同样吸睛。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许虹带来的木偶表演《千变万化》,手中木偶“活态”尽显,变幻万千的姿态让观众惊叹不已,非遗魅力现场拉满。汪轩瑞的京剧选段《珠帘寨》《智取威虎山》字正腔圆,尽显国粹魅力;2022年江苏文艺大奖得主方嘉莹的琵琶独奏《送我一支玫瑰花》余音绕梁,传统艺术的韵味让现场观众深深沉醉。
最具东海印记的,当属省县联动创作的《羽山之恋》首演。该作品由江苏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省派驻村艺术家陈春华指导,深度融合羽山秀美与温泉温润,是“省市资源引领 + 县级在地创作”的典型成果。江苏省青年歌手全媒体电视大奖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全以深情唱腔,唱出东海人对家乡的热爱,台下观众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一温暖的共鸣时刻。
此外,歌曲联唱《传奇》《如愿》、女子群舞《年年有余》、江苏文艺大奖竹笛组金奖得主郑李想的《扬鞭催马运粮忙》,以及文旅部全国声乐领军人才夏新涛的《敢问路在何方》《阔步新时代》轮番登场,为演出注入了多元活力。
读城联动显底蕴
文化串联“烟火味”
演出现场同步开展的东海县“读山阅海 我城如是”读城活动,成为串联艺术与地域文化的重要纽带。活动聚焦东海“石、泉、湖、井、花、画、甲”七大文化主题,将文化解读融入演出间隙,让观众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更深层次地读懂东海文化底蕴。
谈“石”,联动《水晶之恋》的旋律,水晶店主以丰富多样的水晶作品,讲述东海水晶从“原石交易”到“文化符号”的升级历程;说“泉”,结合《羽山之恋》的创作背景,分享羽山与温泉的传说,现场的羽山晶泉和茶叶散发着袅袅芳香;赏“湖”,领略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百湖之县的独特风情,更要解析“百湖之县”背后全县数万干群日夜奋战的初心使命;聊“花”,展示“中国鲜切花第一镇”“中国花木之乡”双店镇的浪漫美好,紧扣“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的品牌初心,回顾文化惠民的温暖瞬间;品“画”,看到东海少儿版画在彦涵精神的滋养下,不断推陈出新,孩子们用稚嫩笔触描绘心中家乡美景和对未来的憧憬;论“甲”,聚焦东海穿戴甲的精湛工艺和创意,打造出既实用又富有艺术感的饰品,彰显东海创业者的智慧与创造力。
在古井记忆专区,特别设置了曲阳古城、赤龙井等10个地名,西双湖风景区湖心桥等10个建筑,康宝鹿业等5家老字号的东海记忆展板,搭配桃林酒业、桃林蒋记烧鸡老字号产品展销,唤醒了老东海人的城市记忆。
惠民初心贯始终
茉莉花开“幸福味”
作为江苏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核心载体,“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此次东海之行,是落实“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的生动实践。演出汇聚了国家一级演员、省级文艺大奖得主等顶尖力量,将“省市资源引领”的优势落到实处。从结合地方元素创作的《羽山之恋》,到联动东海矿博会主题的整体策划,都体现了“茉莉花开”对文化品牌落地的重视,让省级优质资源真正“沉”到基层、“融”入地方。
活动通过官媒预热、自媒体直播等线上宣传渠道,进一步扩大活动辐射面,线上线下观众达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文化惠民的影响力。今年以来,东海县作为省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的试点所在地,依托“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建立了“省市资源引领—县级推动—镇村落实—社会参与”的四级文化服务链,已举办省市县各级文化活动400余场,服务群众300余万人次,推动“文化强县”建设更加坚实有力。
艺术余韵悠长,矿博精彩可期。演出虽已落幕,但“茉莉花开”的芬芳仍在晶都萦绕。这场演出不仅是一次艺术的相聚,更是一次文化的对话。它让省级优质文化资源与东海地域特色深度融合,让文化惠民的温度传递到每一位观众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