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分类 > 精准扶贫信息
索 引 号 076/2021-00260
发布机构 扶贫办 发文日期 2020-12-24
标 题 放大地域优势 抓牢产业扶贫
文 号 无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放大地域优势 抓牢产业扶贫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20-12-24

“十三五”以来,东海县强化因村施策,针对不同的村,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实施产业增收项目、物业购置项目等类别共计182个精准扶贫项目。建立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参与项目收益的联结机制,组织对实施主体(乡镇、村)项目投入、项目实施、资金拨付、项目收益等内容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率100%。推行省财政奖补项目、国家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项目、市县财政资金项目、县后方单位资金项目乡镇、村捆绑实施,突出乡镇主导和产业引导,形成产业优势,明晰资产产权,乡镇财政兜底保障项目收益,从而确保项目收益资金归集精准及时,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全部参与项目分红,通过产业项目实施,拓展了村集体增收渠道,夯实了稳定增收基础,促进3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村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实现新“八有”目标。主要做法是:

一、在产业项目选项上。探索建立了“三三三”模式,即坚持“精准扶持、规范程序、公开透明”三个原则,统筹“项目合适性、政策扶持、资金保障”三个因素,突出“项目选择的科学性、项目受益对象的精准性、项目实施组织机制的效能性”三个导向。

二、在产业项目储备上。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乡镇主导,镇村利益捆绑。考虑到经济薄弱村干部业务能力有限,基础相对薄弱,我们坚持乡镇主导项目选择,并承诺项目收益,既提高了项目质量,又压实了乡镇主体责任。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根据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年度脱贫的实际需要来编制项目的建设规模。集体增收项目编制原则上必须满足村年收入达到18万元的底线要求。统筹带动项目原则上优先选择特色产业相对成熟、农户能够就近就业、增收明显的项目。

三是坚持统筹力量,整合资金。除了省级精准扶贫资金、扶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重点片区资金外,我们对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后方单位帮扶资金、其他涉农资金等也进行了有效整合,做大做强做优扶贫产业。如黄川镇扶贫产业园项目,依托多年草莓种植优势,连续整合三年的精准扶贫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资金、县财政资金、后方单位帮扶资金用于草莓设施大棚、交易市场扩建、园区道路等建设,还成功招引草莓深加工企业一家,黄川镇的草莓产业链进一步健全,有效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草莓种植效益持续稳定,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项目分红收益也得到有效保障。平明镇连续整合两年精准扶贫资金、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资金、中央财政试点创新资金,建成苏北地区首家镇级粮食公共服务平台,为周边多个乡镇提供粮食烘干的仓储服务,同时帮助两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增加经营性收入,带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四是坚持特色优先,优势带动。优先选择在区域内成熟的产业和有比较优势的项目。比如,优先选择有现代农业发展优势的项目、有后方单位帮扶优势的项目、有特色园区优势的项目、有特殊扶持政策支撑的项目等。如双店镇的鲜切花、桃林镇的设施蔬菜等。对于无鲜明主导产业,通过新建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厂房、购买物业等固定资产,确保扶贫资金能够投的准,收益好。

三、在产业项目实施上。按照“阳光扶贫”监管系统常态化管理要求,在扶贫项目库建设以及项目实施、验收等环节,做到全程公开透明。一是项目流程化管理。印发《东海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试行)》,全县所有扶贫项目选项、申报、评审、立项、备案、批复、招标、实施、审计、验收等有明确的管理流程,便于乡镇组织实施。二是群众全程参与。所有经济薄弱村的省市县财政及后方单位帮扶项目必须召开村民代表会议,通过民主评议后方可上报,项目立项、实施等流程在村务公开栏、网站等进行长期公示,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制定、实施、监督管理等。三是项目实施公开透明。扶贫开发项目实施过程严格公开透明,采购项目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执行,招标类项目严格按照《工程法》、《招标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县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扶贫项目定期与不定期检查,严格质量把关。全县的各类扶贫项目基本实现流程化、公开化、透明化管理,实施进度明显加快,产业扶贫项目收益资金归集精准及时到位,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的项目收益得到有效保障。四是项目严格验收审计。由县审计局负责对扶贫开发项目进行全程跟踪审计,确保扶贫项目规范实施。项目验收在乡镇自验的基础上,聘请第三方对扶贫项目进行验收和绩效评估。验收、绩效评估和审计报告作为拨款的重要依据。

四、在产业项目收益上。为了确保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通过项目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我们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建立多种方式的带贫模式。一是项目带动就业增收。近年来,依据地方资源禀赋,实施产业项目182个,新增就业岗位2000余个,直接和间接带动低收入人口3000余人。形成黄川草莓、双店鲜切花、平明粮食烘干仓储、桃林蔬菜、洪庄服装加工等扶贫特色产业。二是项目保底收益增收。为了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收益精准到村到户,在项目申报时,乡镇签订最低收益承诺书,将乡镇与村户增收进行捆绑,夯实乡镇主体责任,也确保帮扶对象能够有稳定收益。三是项目资产收益增收。积极探索扶贫资产管理工作,依据《江苏省扶贫开发条例》、财政部《关于做好财政支农资金支持资产收益扶贫的通知》(财农〔2017〕52号)等文件精神,研究印发《东海县扶贫资金资产管理办法(试行)》,依据扶贫项目形成的资产类型,建立扶贫资产管理台账,明确专业管理部门、审计监督机构,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初步探索出资产收益扶贫新模式,发挥扶贫资金最佳效益,切实保障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特别是无劳动能力的这部分农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