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分类 > 精准扶贫信息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8-11-17
标 题 东海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
文 号 无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东海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11-17

面对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任务,我县围绕“标准再提高、重点再聚焦、内涵再丰富、底线再织牢”要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导向,按照党政主导、乡(镇)村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的工作思路,聚焦三个重点、下好五个功夫,力争到2019年完成脱贫任务。 
  聚焦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确保如期实现脱贫。通过资产扶贫、产业扶贫等帮扶形式,促进增收减支,千方百计提高低收入人口收入水平。通过努力,在本轮扶贫计划期内,全县9.3万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力争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公共服务得到有效保障。聚焦经济薄弱村,积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将全县3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作为重点帮扶村,着力提升全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在本轮扶贫计划期内,全县所有行政村达省定新“八有”标准,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聚焦石梁河库区,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改善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相对集中的石梁河镇、李埝乡和山左口乡等重点扶贫区域基础条件,在本轮扶贫计划期内,基本解决制约库区和农民增收突出问题,全面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认真做好分类施策、金融扶持和“互联网+扶贫”三篇文章。通过引导和支持农业龙头企业、产业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扶贫集中区建设,鼓励新型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吸收入股等多种方式,带动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和村级“扶贫车间”工程,实现就近转移就业。完善产业载体和低收入农户的联结机制。在做大做强产业载体过程中,始终把建档立卡农户能否参与并能否在产业化扶贫中获得利益作为工作的关键。重点落实好农户自建、集体帮建、入股分红、务工加分红等收益模式,助推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加快推进农村电商发展。以淘宝、京东、乐村淘、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全面布局东海农村市场为契机,为低收入农户产业发展搭建各类服务平台,帮助农户直接对接市场,增强抵御风险能力。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上下功夫,积极推进国家级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工作,逐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扎实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增强经济薄弱村管理服务能力,探索光伏发电“阳光增收”,将发展分布式光伏作为经济薄弱村增收的重要渠道,给缺资源优势的经济薄弱村带来一笔长期稳定的“阳光收入”。利用工业集中区标准厂房屋顶资源和国家分布式光伏政策,整合省市县各类帮扶资金,促进村集体增收。创新增值服务“股权增收”,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不同形式。紧抓财政部村集体增收发展试点项目,在试点村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经营新模式,通过提供服务、物业管理、混合经营等形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低收入农户收入。用好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引导资金,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运营型、资本运作型、为农服务型、休闲观光型等多种类型的集体经济。 
  在资源整合上下功夫,积极探索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政策、项目、资金等各方面的聚合效应,集中资金支持片区的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
  以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全面提升运输服务能力为发展目标,以消除断头路、打通行政区划间交通阻隔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推进“光网乡村”工程建设,全面实施新一轮宽带无线和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程,千兆进经济薄弱村、百兆入低收入农户的宽带接入能力显著提升。 
  在创新联动上下功夫,对除低保、五保以外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在家庭医疗支出、家庭生活支出、家庭教育支出、家庭保险支出等非生产性支出方面能减则减,能免则免。强化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机制,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到3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挂职,帮助各村建强村级组织、推动精准扶贫、兴办惠民实事、加强基层治理,推动各项帮扶措施落地见效。强化领导干部扶贫联系点制度,县级领导挂钩经济薄弱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低收入农户,不脱贫不脱钩,推动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和帮扶项目“三落实”,做到工作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广泛参与扶贫开发,鼓励公众通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形式参与扶贫。 
  在提升扶贫绩效上下功夫,研究出台东海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进一步定时限、定责任、定奖惩,确保各项扶贫工作加快推进。县督查部门对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到位,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进行通报,形成奖勤罚懒的鲜明导向。完善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专账核算、专款专用,所有财政奖补资金一律拨付到乡镇财政所规范管理,奖补项目验收合格后,再由乡镇拨付到有关项目实施单位。对财政扶贫资金按照“扶一个、脱一个,脱一个、退一个”的精准扶贫要求,实行动态管理,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今后资金安排的重要参考依据,确保低收入户受益并稳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