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分类 > 精准扶贫信息
索 引 号
发布机构 发文日期 2018-11-17
标 题 东海开启“党建+企业+扶贫”新模式
文 号 无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时 效 有效
东海开启“党建+企业+扶贫”新模式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18-11-17

“这个活好,能带回家干。”谈起在镇党委的帮助下找到“打零工”的东海县青湖镇青西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任广青正坐在家中,忙着给一个儿童布绒玩具填充丝棉,脚下的筐内已做好数十个。现年56岁的任广青在2009年患上了乳腺疾病,前后花费了5万余元治疗。丈夫早在2006年因白血病去世,大儿子属于二级残疾,为治疗也前前后后花去了将近12万元,小儿子还远在苏州上大学。“还不错,做一次手工活能挣100多块钱。要不是有党委政府的帮助,这个家早就散了。”忙了一阵子的任广青放下手中的活,休息了一会。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遇到的都是硬骨头。”谈起如何帮助低收入农户脱贫,青湖镇党委书记张锐说,“扶持企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就是我们精准脱贫的优势。青湖镇有10余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年用工人数4000余人,‘用工荒’现象还时有发生。”张锐分析道,“按照一户6口之家计算,能有一人能走进企业务工,一年收入可突破4万元,这样一家就可以脱贫。”理论上行得通,但是如何能顺利地实施?  
“我们在全县推行‘党建+企业+扶贫’模式,按照党组织引路、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的思路,发挥就业小车间助力大扶贫的作用,让低收入农户通过就业获得稳定收入,从而实现真脱贫。”东海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徐冰说。为此,东海县各级基层党组织对辖区内的低收入农户进行逐家排查,梳理出有劳动能力的家庭。精准数据统计出来后,基层党组织将印制带有联系人、岗位工种等信息的“就业联系卡”发放到所有低收入农户家庭中,便于他们进行就业咨询。基层党组织还通过短信平台,不定期把区域内企业的招工信息通过短信的形式发送给低收入群众。除此之外,该县还积极引导企业开通绿色通道,让部分低收入群众把手工活带回家干,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增加收入。与此同时,针对部分无技能的贫困人群,东海县还不定期举办一些技能培训班,组织低收入农户走进企业参观,与企业主面对面地了解就业环境、操作流程、岗位工种设置、工资福利待遇等,消除心中疑问,放心上岗务工。今年以来,东海县先后建成重点扶贫项目17个,4900多个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走进企业,当起了车间工人,拿上了月薪。   
“我们黄川镇是中国草莓第一镇,今年镇党委在扶贫产业园成立了联合党总支,涵盖包括我们新沭村在内的10个村级支部,还成立了草莓经济人等3个非公企业党支部,把草莓种植、采摘、深加工、销售等环节都串联了起来,大家伙抱团发展,干起活来,心气儿更高了!”东海县黄川镇新沭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孙永说。在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内,记者看到在党员创业示范户的带领下,30多名低收入农户正在栽植草莓幼苗,经了解,平均每人每月能增收2000多元。
东海大米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做大做强大米品牌、增强村集体实力,东海县平明镇成立了稻米产业联动区党支部,将全镇39个家庭农场、15个稻米加工企业联合起来,建成农村电子商务中心,既畅通了粮食销售渠道,同时还有效抵御了雨雪天气造成卖粮难的风险。“以前收水稻的时候,既怕刮风下雨耽误收成,又怕收粮食的压价,现在好了,这些问题我们都不担心啦。”平明镇条河村党支部书记顾德飞乐呵呵地说。今年,省定经济薄弱村条河村增加村集体收入12万元,在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和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形成基层党建和精准扶贫的有机融合、互促互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