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频道 > 周边新闻
文化精品更繁荣 文化服务更优质 文化新高地,江苏风景独好
浏览次数: 作者: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 更新时间:2019-09-20

从绵长深厚的江南文脉一路走来,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持之以恒,江苏好故事、好声音传扬悠远。9月19日,我省举行“文化建设高质量”专题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文化建设取得的成就。

展开波澜壮阔的江苏文化发展长卷,从单纯依靠政府投入的文化事业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短缺的文化生产供给、零散的文化经营活动到繁荣活跃的现代文化产业和市场体系,从较为封闭单一的对外文化交流到以我为主、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开放格局……在江苏这片文化热土上,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得到满足,文艺精品创作高地日益凸显,江苏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强。

价值引领,道德风尚更彰显

【数 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先后推出赵亚夫、王继才等4个全国“时代楷模”,72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18人入选全国“最美人物”,1190人(组)入选“中国好人榜”,选树15个江苏“时代楷模”,377人(组)获评江苏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224人入选江苏 “最美人物”,1788人(组)入选“江苏好人榜”,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典型示范群体。创成17个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创成187个全国文明村镇、301个全国文明单位,总数均居全国前列。

【采 样】宿迁市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123个地级以上城市中脱颖而出,摘得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第一名的桂冠,创造了“宿迁奇迹”。宿迁市推出的“文明20条”,用最朴实的语言列出文明行为清单,“亲朋聚会不玩手机、不冷落他人”等要求从个人文明升级到社会文明,100多家中央和省、市媒体关注并参与话题讨论,短短两天阅读量超过2000万。有效对接核心价值观,积小习惯成大文明。

【解 读】江苏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着力推动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宿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正兰说,文明城市的基础和关键是人的文明。宿迁注重引导,将原则性的目标落地、落细、落实,创新工作抓手,培育时代新风,让文明风尚久久留存,实现人和城市的共同成长。

质量优先,文化精品更繁荣

【数 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精品迭出。江苏先后有37人获得文华表演奖、52人次获得梅花奖、49人次获得牡丹奖、38人获得兰亭奖、1762件作品入选全国美展,获国家级重点奖项总数位居前列。全省共有193种项目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总量位居全国第二;17种报刊分别入选第一、二、三届全国“百强报刊”。

【采 样】今年以来,省文化和旅游厅创作生产一批精品力作。苏剧《国鼎魂》、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相继荣获国家文华大奖、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是继淮剧《小镇》、话剧《雨花台》之后,连续两届获此殊荣;淮剧《送你过江》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重点扶持剧目;以“守岛英雄”王继才为原型创排的地方小戏《夫妻哨》,入选2019新年戏曲晚会;具有创新意义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从去年开始,将用三年时间,将全国现存的348个戏曲剧种全部展演一遍,此举三次得到文旅部部长雒树刚的批示肯定。

【解 读】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方标军表示,推动艺术创作繁荣发展,省文旅厅始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穿艺术创作全过程;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聚焦现实题材,从出政策、把方向、给支持、促传播等方面推动江苏艺术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创新管理手段,发挥各类艺术创作扶持资金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实行重点项目重点资助,重大项目滚动资助,加大对地方戏、油画、雕塑等艺术门类创作的扶持力度等。

分享共享,公共服务更优质

【数 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省建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9802个,覆盖率达97%。全省共有公共图书馆116个、博物馆329个、美术馆31个、文化馆115个、文化站1279个,其中国家一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的总数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100%。

【采 样】8家实体书屋、12个24小时公共阅读驿站、全国上千家书香漂流点……江阴民营书店香山书屋以书为载体,打造共享阅读文化品牌,书店开创的邀请顾客为顾客服务的阅读服务模式,让每个读者都成为义工。书店还发明“时间银行”,把读者的碎片时间捐出来做义工,做义工的时间被存入“时间银行”,可免费兑换保险、体检、游泳卡等福利。2015年至今,万名义工通过“时间银行”为他人服务,其中捐出时间最多的义工服务超过上万小时。

【解 读】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水平和对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难以满足当下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文化学者戴珩认为,只有借助企业和社会组织等民间力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共同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格局,才能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

近年来,全省各地纷纷建立起群众文化活动需求反馈机制,秉承按需服务、多样提供的原则,定期收集整理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服务反馈信息,根据群众“订单”需要及时调整“菜单”,变以往的“被动填鸭”为“主动介入”,真正实现“你点我送”“你提我做”,使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对基层群众口味,从而达到进一步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优质供给和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