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468176933/2021-00015 | ||
发布机构 | 开发区经开区 | 发文日期 | 2021-01-18 |
标 题 | 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及 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 ||
文 号 | 东开委发〔2021〕3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为进一步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特制订《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部门、富华集团遵照执行! | ||
时 效 |
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及 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及
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各部门、富华集团:
为进一步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经党工委、管委会研究决定,特制订《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相关部门、富华集团遵照执行!
2021年1月18日
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一、现状产出效益不高,工业增加值不高,地均产出效益不高。
二、安全环保整治提升压力大。
三、企业“扎堆”而不“集群”,产业链不完善。相关产业之间缺乏联系,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各自完成“一条龙”的生产程序,没有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分工和配套,造成投资成本的增加和生产效率的低下。
四、板块、企业之间产业关联度不高,近期整合难度大,产业结构优化、企业兼并、整合、重组的难度大。
五、产业定位不高,功能分区不明确,产品附加值低。
六、企业转型升级压力大,存在研发人员和高级技工缺乏、转型成本过高、研发资金不足等问题。
一、运用生态园区理念,完善基础配套设施,实施严格的安全环保措施
园区致力于打造“生态园区”,即生态型、环保型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营造花园式的发展空间,加强“三废”的环保治理,实施严格的准入机制,杜绝规模小、污染重、工艺技术水平低的项目落户园区,形成具有较高品位、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二、实施“五个一体化”建设
全面实施园区“产业发展、安全环保、公用设施、物流输送、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建设,做到专业集成、投资集中、效益集约。
三、延伸产业链,促成园区的良性循环
(1)联合生产模式
以产业和产品链的衔接为纽带,建设公用工程“岛”,实现水、电、热和气的集中供应,采用国际化的开发理念和开放式的管理模式。
(2)联合组团模式
借助板块与组团已具备的产业优势,向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方向发展。
(3)核心企业模式
在原有企业的基础上,以特色产品为核心辐射、以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4)复合共生模式
企业之间强调产品链接和共生关系,最大限度延伸上下游产品链。
四、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核心竞争力
通过产业的剥离、收购、合资等资本运作手段,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优势产业的同时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向核心产业集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形成主导产业引领和多元产业合作的低风险发展格局。
五、严格控制准入门槛,强化负面清单管理
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和用地等方面严格准入门槛,高标准发展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环保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项目。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按照控制高污染、高耗能和落后工业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淘汰和禁止目录范围,对已列入淘汰和禁止目录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严格予以淘汰。禁止新(扩)建农药、医药、染料的中间体化工项目。
项目名称:江苏东海经济开发区园区提档升级及环境综合整治;
项目建设单位:东海开发区富华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期:建设期2年,自2020年12月至2022年11月;
项目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连云港市东海经济开发区;
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主要对东海经济开发区全区迎商、工业环境、安全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等进行整治提升,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低效企业收购整合、污水配套管网工程、老旧小区提升改造、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绿化工程、道路改建工程以及石安河公园附属设施项目;
项目总投资:总投资194604.6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87397.17万元;建设期利息7207.50万元;不计流动资金;
资金筹措:本项目需筹措资金194604.67万元。其中,企业自筹项目资本金44604.67万元,占总投资比例的22.92%;银行贷款150000.00万元。
项目拟对32家低效企业收购整合,企业设备自行拆除;并对部分厂房提标改造,包括水电安装提标工程、暖通及消防提标工程和厂房修缮工程;工程费用为15851.23万元。
为做好园区全面整改提升工作,分年度、分批次关停部份落后企业,并对关停企业的土地和厂房进行回购。由于部分企业投资强度小、存在安全隐患、污染难以治理且科技含量较低,生产规模不大,本项目计划对低效企业收购整合。
一、厂房收购改造选取对象的标准
收购对象主要包括闲置厂房、亩均税收万元以下低效厂房、“低散乱”厂房、“低散乱”企业和“低散乱”行业。
1.企业存在重大安全和环保隐患,且高能耗低产出的;
2.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两年以上,自身难以恢复正常运营的;
3.企业自身业务萎缩,厂房有三分之二以上面积出租,租金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
4.企业因自身原因无法按投资协议约定进行建设,或投产后连续三年亩均税收低于3万元;
5.企业连片闲置土地面积超过5亩,闲置时间超过3年,且入库税收低于亩均税收3万元。
二、改造标准
运用市场化方式,引进世界先进企业、大型央企、国内上市公司重组园区企业并进行高标准改造,实现安全、环保、技术、效益等全面提升,形成生产技术水平高、产业集聚度高、安全环保要求高、产品附加值高的特色精细产业园区。
1.建筑平面。一般工业厂房都有着简单规整、几何形式的平面和整齐的柱网。大跨度的平面空间有利于根据改造需要进行灵活分割。
2.建筑立面。老工业厂房的立面通常是比较大气,根据结构功能需要形成的立面比较简洁。改造时可根据现代建筑的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建成适合改造后建筑功能及特点的赋于现代气息和市场需要的新立面。
3.建筑剖面。厂房建筑因为其功能需要通常层高比较高,一般根据改造需要可以加层重新分隔空间,把一层变成两层;也可以部分加层,营造特殊的空间感觉。大空间可以灵活分割。
4.结构方面。一般厂房结构都要考虑到吊车、机床等重型机械的负荷,它的结构对于一般民用建筑都是可以满足的,因此不需要做很多结构上的加固和改造,同时节省材料耗费。
三、改造后厂房面向产业
鼓励现有生产企业,大力进行技术改造,优化调整工艺路线,大力引进创新型产业,如互联网+、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信息软件、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现代农业等城乡融合及涉农具有显著创新、创意特征的产业,以及从第二产业中分离出来的以产品研发、核心技术产品生产试验为主的产业。
在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产城一体化格局,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四、厂房维修方案
1.梁、板、柱维修
漏钢筋的先清除钢筋上的污垢,然后浇水湿润清除断面以前的松动石子及浮浆,把断面剔毛,支模板。在浇筑竖向混凝土结构前,应先在底部填以50厚与混凝土内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时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使混凝土下落。浇筑横向混凝土结构前要在浇筑面上涂刷1:1水泥浆一道增加粘聚性,再浇筑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随浇随振,振捣器的位移间距不宜大于振捣器作用半径的1.5倍。待混凝土达到允许拆模强度方可开始模板拆除工作,按后支的先拆,先支的后拆,先拆非承重的后拆承重的顺序进行拆除,拆模完成后即刻对混凝土进行洒水覆盖养护。
2.地沟维修
先对原地沟进行拆除(除底面),按原地沟面各向内拆除800mm,拆除垃圾及时运出场外,用打夯机将土质底面夯实,清除原地沟底面(除坡道外各边向内扩大800mm)的淤泥杂物,沿清除出的底面外边线支150mm高模板,浇注C30混凝土底面,待达到设计强拆除模板进行洒水养护,再以原地沟面向内260mm(除坡道外)为边线用Mu10实心粘土砖M7.5水泥砂浆砌筑砖墙240mm厚,高度低于原地面50mm,原坡道处用Mu10实心粘土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台阶(按1:1坡度),再以原地沟面为边线支模板,模板高度比原底面高150mm,向砖墙与模板间浇注C30混凝土,浇注高度与砖墙顶面同高。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后,用戈壁料对砖墙外侧的地坑进行回填,填至与砖墙顶面同高,每层填料厚度控制在250mm,随即用打夯机进行夯实,夯实度达到93%,沿模板(距模板30mm)周边向原地面布置10m钢筋,间距不大于150mm,长度1300mm,与地面同时浇注C30混凝土。待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模板,地沟内各面(包括台阶)用1:2水泥砂浆罩面。
3.地面维修
清除旧地面淤泥和杂物,修补旧地面低洼处,使表面平整度控制在10mm内。根据水平标准线和设计厚度,在四周墙、柱上弹出面层的上平标高控制线,按线拉水平线找平墩(60*60见方,于面层完成面同高,用同种混凝土),间距双向不大于2m。有坡度要求的房间应按实际坡度要求拉线,抹出坡度墩。面积较大的房间为保证地面平整度,还要做冲筋,以做好的灰饼为标准抹条形冲筋,高度与灰饼同高,想成控制表搞的“田”字格,用刮尺刮平,作为混凝土面层厚度控制的标准。当天抹灰墩,冲筋,当天应抹完灰。铺设混凝土面层前应按标准水平线用木板格成宽度不大于3m的条形区段,以控制面层厚度。铺设时,先刷以水灰比为0.4-0.5的水泥浆,并随耍随铺混凝土,用平板振捣器进行振捣,用刮尺找平。浇筑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宜大于30mm。水泥混凝土面层易用机械振捣,必须捣实。水泥混凝土面层不得留置施工缝。混凝土面层应在水泥初凝前完成抹平工作,水泥终凝前完成压光工作。浇筑完毕后,应在12h内加以覆盖和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待其强度达到1.2Mp/mm后方可上人行走。
4.墙面维修
首先要对墙面进行清理,清除墙面的污垢、浮灰,抹灰层脱落的应进行修补,表面若有高低不平、小洞或缺陷处,要进行批嵌后再涂刷,以使整个墙面平整,确保涂料色泽一致,光洁平滑。然后用砂纸进行打磨,将表面清扫干净。涂料施工温度最好在10度以上,由于涂料易沉淀分层,使用时必须将沉淀在桶底的填料用棒充分搅拌均匀方可涂刷,施工用的涂料,其色彩应完全一致,施工时应认真检查。滚涂时滚子应横向涂刷,再纵向滚压,将涂料滚开、涂平,滚涂顺序一般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远后近,先边角、棱角、小面后大面,要厚薄均匀,防止涂料过多留坠。滚子涂不到的阴角处,需用毛刷补齐不得漏涂,要随时剔除沾在墙上的滚子毛,一面墙要一气呵成,避免接槎刷迹重叠现象,玷污到其他部位的涂料要及时用清水擦拭。
一、基本情况
计划改造东城美苑、富华名都等老旧小区10个,改造的对象为2010年以前建成的小区,其中涉及改造建筑面积约425573平方米。
项目主要对开发区10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升级。项目建设内容为:完善基础设施;疏通、翻建地下管网,保证排水畅通;更新、规范环卫设施;增设标准化分类垃圾桶,保障小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倾倒和堆放;提升适老改造,规范设置小区平面图,楼牌、门牌、道路指示牌、无障碍设施标识牌,且便于老年人辨识和记忆;小区主要道路、出入口以及小区单元出入口实现无障碍化改造全覆盖;因地制宜增设楼道及其他公共空间栏杆、扶手;完善消防设施,增设照明,安装安防技防等设施;工程费用为4218.20万元。
二、改造标准
根据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关于老旧小区“基础性改造、标准型改造、提升舒适性改造”的创文要求,通过改造,使老旧小区达到功能完善、环境优美、节能环保、适宜人居的目的。在完善老旧小区硬件配套设施的基础上,完善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实现“路平、灯亮、草绿、水畅、卫生、安全”的创文目标。
1.基础性改造标准内容
(1)修建翻新小区道路。小区道路达到城市居住区道路建设规范标准,做到道路畅通,路面平整无坑洼,平石、立石整齐无缺损。
(2)疏通、翻建地下管网。更换破损井框盖,新建雨水进水井、雨水检查井;清理、整修、补建化粪池。保证排水畅通,改造的污水管网尽量接入市政管网。
(3)增设机动车、非机动车停车位,利用小区现有条件拓展机动车位、增划停车位;做无障碍化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2.标准性改造标准内容如下:
(1)整修房屋
1)屋面整修:清理杂物、铲除渗漏防水层、平整屋面、新做防水层、铺设节能保温隔热板、防雷设施维护;通过整治应达到防水效果良好。
2)整治房屋外立面实施“六统一”:整理美化太阳能热水管,序化、美化空调外机,更新破旧遮阳篷,更新破旧晒衣架,更新二层以下破旧防盗网,更换破旧楼道窗。
3)外墙防渗和出新:对破损的外墙进行修补,确保外墙无渗漏;对外墙墙面进行整体粉刷出新,并与区域色彩风格相协调;对破损的落水管、水斗进行维修和更换。
4)内楼道出新:铲除原涂料层、内墙面出新、油漆栏杆扶手、整修楼道窗、安装或更换楼道灯等。出新后漆面无起皮、涂刷不均匀和脱落现象,并根据创文需要进行美化。更换楼道破损的信报箱。
(2)设置门房
1)围墙大门:维修、出新围墙和小区大门,封闭围墙和过多的出入口,实现小区封闭管理。
2)管理用房:腾让、维修、出新、改造物业服务用房,满足管理需求。
(3)疏通管网
1)分设雨污立管和收集井,接洗衣机排水入污水管,完善和疏通雨污下水管道,更换维修破损雨污井盖,接门店排水入污水管道,增设餐饮店排水截油槽。
2)彻底清理化粪池,根据需要新建、改造化粪池及配套管网、改造公共厕所,科学设置垃圾收集箱和转运处,完善垃圾分类存放设施。
(4)整治道路
新修和翻建小区道路,主干道摊铺沥青,支道摊铺混凝土路面,保证路面平整,治理路面积水,整理、更换路牙及平石,增设透水砖人行道。
(5)提升绿化
增建树池、健身等普通景观设施,修剪原有绿化,并进行适当移植和补植,维修、更新文化宣传设施。
(6)方便停车
划线区分停车区域,因地制宜增补机动车停车位,出新非机动车车棚,或根据现场条件改造无障碍停车,方便非机动车停放,增设电动车充电桩,设置停车防盗设施,安排临时停车位置。通过出新达到车辆、行人通行顺畅、方便,尽可能满足车辆停放需求。
(7)整治环境
对小区内原有乱堆杂物进行全面清理,对小区内原有乱贴小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对小区原有管线进行序化、整理,清理废弃管线、电箱、电杆等,达到线路基本有序的效果。
(8)管理服务
小区改造后,要实行标准化的物业管理,着力提升物业管理规范化水平;建立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设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健全民主协商、社会参与、运作有序的共建共治机制,定期开张各类文化交流活动,着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在小区改造后开展居民满意度调查,满意度需达到90%以上。
3.提升舒适性改造标准内容如下
(1)完善基础设施
1)修建翻新小区道路。小区道路达到城市居住区道路建设规范标准,做到道路畅通,路面平整无坑洼,平石、立石整齐无缺损。
2)疏通、翻建地下管网。更换破损井框盖,新建雨水进水井、雨水检查井;清理、整修、补建化粪池。保证排水畅通,改造的污水管网尽量接入市政管网。
3)整治、修建停车设施。新建、改扩建和整修公共非机动车棚,无车棚的小区增设无障碍化非机动车停放区域,尽量满足小区内非机动车停放需求。利用小区现状改建、补建机动车停车位,划设机动车停放点,满足机动车停放。
(2)适老改造
规范设置小区平面图,楼牌、门牌、道路指示牌、无障碍设施标识牌,且便于老年人辨识和记忆;小区主要道路、出入口以及小区单元出入口实现无障碍化改造全覆盖;因地制宜增设楼道及其他公共空间栏杆、扶手;合理配置养老服务用房,并根据群众意愿,合理确定养老服务用房用途。
(3)管线整理
根据实际情况,让供电、通信等管线多杆合一,亮化小区线路。
(4)节能改造
屋面实施平改坡,统一规范太阳能热水器位置及管线;适度提高外墙里面出新涂料标准,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高弹、局部贴墙砖方式出新外立面;对旧钢窗、木窗进行改造。
(5)功能提升
多层住宅考虑加装电梯,对道路进行透水化处理,有条件的小区建设雨水花园和生态停车场。小区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增加物流快递设施,拓展休闲体育场所,增设城市创建建筑小品、雕塑和健身活动器材,提高小区绿化美化率,突出特色展示内涵。统一安装智能单元防盗门,集中建设安防、垃圾分类自助设施。梳理小区周围现有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完善5分钟便民服务圈和10-15分钟社区服务圈。
(6)绿化、亮化、硬化改造
“三化”改造主要是维修、补充、完善,着力打造宜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
(7)公共服务设施改造
规范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修补和完善社区服务。为丰富居民业余休闲文化生活需求,在老旧小区适当建设一部分公共活动室,添置一些体育活动设施,满足居民的文娱生活、体育锻炼需求。小区内部增补老年人活动的场地,并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增设适应老年人需求的休息座椅、阅报栏、健身器材等休闲服务设施。
(8)完善消防设施
按照相关标准在楼道等公共部分和场所配置移动式灭火器。普及小区主出入口配置微型消防站。
(9)完善照明设备
1)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楼道灯,灯具采用节能灯具,安装触摸式或声控式开关。
2)合理布置路灯灯杆,优选灯杆造型,升级节能光源,配置好控制系统,并落实长效维护管理。
(10)安防技防
统一完善或新增监控设施,增设监控探头,增加围墙防扒刺,配置完善消防设施。疏散通道和场地符合规范,通道无占用,各类安全疏散指示和标示清晰。
三、改造实施步骤
1.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统计数据,建立老旧小区基础信息数据库,结合实际情况筛选改造小区名单。确定名单后,组织人员现场勘查,结合小区实际,制定初步改造计划,编辑改造工程量。
2.对初步确定改造的小区进行公示、公告;制作小区改造宣传图版,介绍具体改造的项目内容,征求社区及居民改造意见。
3.确定设计、勘测等单位
设计单位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设计,编制项目初步设计及概算,在小区主出入口等显眼位置公告设计方案,再次听取居民及社区意见,重新调整这几方案及概算。
4.办理施工招标
项目初步设计设计及概算经审批同意后,按照相关程序招标,确定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
对整个污水管网系统进行全面整改,增加无污水管网道路段新管网,整改现有道路不达标管网;新增污水管网96.00km;老旧污水管道改造37.12km;新增雨水管道57.60km;老旧雨水管道改造31.60km;配套工程包括改造污水井、涵洞、绿化、园区电力电缆、路灯等;工程费用为20338.58万元。
一、污水管网布置原则
1.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相关法规、政策、规范及标准;
2.根据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按照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参照国家污水收集管网工程规范,从总体及长远角度考虑,并尽可能利用现有的管网设施,使管网工程建设满足园区发展及总体规划要求;管道布置充分考虑远期的需要,以更好地发挥投资效益;
3.充分利用开发区现状地形,结合总体规划,合理进行污水管道布置。管道按远期规划服务面积布置,充分考虑实际污水量的增长情况;
4.管道设计流量为上游传输流量和该管段收集的水量之和,其收集污水量按其服务人口和工业级相应排水定额或服务面积、比流量确定。污水变化系数根据该管道的平均流量按规范选取;
5.管道尽可能利用自然地形坡度敷设,重力输送至已建排污干管,尽量避免在中途增设提升泵站,减少工程投资,减少经营运行费用;
6.排水管网布置硬选择经济合理的路线,尽量做到线路短、起伏小、土石方工程量少、减少跨越障碍次数、避免沿途重大拆迁。
二、管材选择
1.管材选择原则
排水管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外部荷载包括土壤的重量(静荷载),以及由于车辆运行所造成的动荷载。压力管及倒虹管一般要考虑内部水压,重力流管道发生淤塞时,也可以引起内部水压。此外,为了保证排水管道在运输和施工中不致破裂,管道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
排水管道应具有抵抗水中杂质冲刷和磨损的作用,并应该具有一定的抗腐蚀的性能;排水管道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排水管道的内壁应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排水管道应就地取材,并考虑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以便尽量降低管道的造价及运输和施工费用。
总的来说,排水管道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1)使用寿命长,安全可靠性强,维修量少;
(2)管道内壁光滑,减小水流阻力;
(3)在保证管道质量的前提下,造价相对较低。
2.管材选择和确定
现在市场上有多种管材能满足本工程的设计要求,我们对常用的四种管材进行技术经济分析.
(1)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
目前该管材在压力输水工程上应用广泛,它具有以下的优点:
1)合理的复合结构。PCCP管是指在带有钢筒的混凝土管芯、外侧缠绕环向预应力钢丝并制作水泥砂浆保护层而制成的管。这种复合结构充分地发挥了钢筒的抗拉、易密封性及混凝土的抗压和耐腐蚀性,因而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承受内外压的能力均较高。
2)接头密封性可靠,对地基适应性好。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接口采用钢板冷加工成型,加工精度高,接口密封可采用双橡胶圈,胶圈置于插口的凹槽内,受压后变形小,从而形成很好的密封性。
3)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耐久性强。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内壁是内衬混凝土,外壁是喷射砂浆保护层,接口处内外均用水泥砂浆嵌缝,混凝土和砂浆提供的碱性环境使构成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的钢材钝化从而防止其腐蚀。
4)施工方便快捷。由于可以利用预应力钢套筒混凝土管转悠的铠接头来抵抗推力,所以在管线转向或分流等需要止推的地方均可免去支墩,从而方便安装,提高了施工速度。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也存在较明里的缺点,即重量大,施工时需配合应用一些槽内安装的简易设备,运输费用相应也较高。另由于糙率大(糙率系数为0.013—0.014),输水阻力相应较大。
(2)PVC管
PVC管在国内主要是用作供水管,其主要缺点是价格昂贵,而且随寿管径增加价格增幅也较大。
PVC管使用中的缺点是本身对外界负荷的承受力差,因此,安装时必须格外小心。优点是无顶部腐蚀,内表面光清,内摩擦小,可以提高管道输送能力。
在使用时,PVC管在砂垫层上铺管,施工简便,施工速度快,但必须控制回填土的方式,要求对称,均匀,薄铺,轻夯实。
(3)玻璃钢夹砂管
也称玻璃纤维缠绕夹砂管,其之所以能在短时问内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它具有以下的优点:
1)结构合理.承压能力强。它由内衬层、内增强层、树脂夹砂沙层、外增强层、外保护层组成。致密的内衬层和增强夹砂层使玻璃钢夹砂管具有了较强的承压能力。
2)重量轻。玻璃钢夹砂管2.0左右,因此,玻璃钢夹砂单位长度的重量较同等压力、相同管径的刚性管轻。这个优点是极有利于施工安装的。
3)内表光滑、糙率低。经绕成型的玻璃钢夹砂管,其内表面因有光滑的芯模保证,所以成管后内壁平滑光洁,糙率系数为0.01,输水阻力小,输送相同流量时管径相应可减小10%—25%。
4)管线长接头少。缠绕成型的玻确钢夹砂管其管长可达12m,接头数量较刚性管可减少很多,且接头以橡胶圈密封,因此,提高了安装速度,降低了安装成本,且密封安全可靠。
5)耐腐蚀性能好。由于玻璃钢的主要原材料选用高分子成分的不饱和聚酯树脂和玻确纤维组成,能有效抗酸、碱、盐等介质的腐蚀和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腐蚀性土壤、化工废水以及众多化学液体的侵蚀,在一般情况下,能够长期保特管道的安全运行。
6)抗老化性能和耐热性能好。玻璃钢夹砂可在-40℃-70℃温度范围内长期使用,采用特殊配方的耐高温树脂还可以在200℃以上温度正常工作。
玻璃钢夹砂和双臂波纹管等塑料管道一样,其埋地管道为管道和沟槽回填材料构成统一的“管道一土壤系统”承受外压,在管道施工回填时对回填材料和回填料密实度的控侧要求较严格。
(4)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管(FRPP管)
FRPP管的特点与玻璃钢夹砂管基本相同,但是造价比玻璃钢夹砂管略低。
综合以上因素考虑: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管为新型的排水管,具有狡好的耐酸碱、耐腐蚀能力,且粗糙系数比钢筋混凝土管小,水力条件好。管道铺设时工程量和造价低,因此,本项目采用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管进行铺设。
三、工程敷设方式与接口
1.敷设方式
管网架设方式通常有高架、埋地、管沟三种方式。东海县位于黄淮海平原东南边缘的平原岗岭地,东濒黄海,自然条件对采取高架方式有限制,主要是海风对金属管线的腐蚀性比较强,风荷截较大,冬季需要保温防冻,高架的方式工程投资较大,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加上区内道路、沟渠纵横,工程施工难度也较大,经权衡采用后埋地施工方式较适合。但应加强管理,防止管道破裂。
2.接口
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管采用承插、热熔或焊接连接等。
雨污水管网及原有管网按照管线走向,将原有管网挖出,并设置管沟。
本工程管沟基础垫层厚1OOmm,宽10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O,基础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厚200mm,宽8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钢筋HPB235直径为10@150/200;管沟井壁墙厚360mm,采用MU10砖,M7.5水泥砂浆砌筑;地圈梁截面尺寸为360*250mm,地圈梁主筋为HRB335,6根直径为14,箍筋HPB235直径为8mm@200。
第七章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河道整治总长度约40公里,包括石安河、范埠河、范埠干渠;主要建设工程为清除淤泥土方、拓宽开挖土方、河底硬化、河堤加固土方和节制闸工程;工程费用为11152.62万元。
根据现有堤防和河道建筑物工程水毁的各种经验教训,综合考虑地质条件,水流条件、施工条件、投资、管理运行等方面的因素,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确定治理规划方案。
1.设计标准
以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设计,堤防等级为4级。
设计河底高程,根据沿线地质资料,并参照以往工程设计。开挖底宽按20年一遇排涝设计水位控制。
2.设计边坡
边坡稳定采用瑞典圆弧滑动法进行计算,根据计算成果,河槽开挖边坡取1:3。
3.清淤方式选择
按清淤的方式和手段,清淤可分为陆地清淤和水下清淤两种。
(1)陆地清淤:对于流量小、水深不大的小河流,通过施工围堰分期导流方式,将河道内河水基本排干,采用反铲或长臂反铲机械或人工在河床上直接挖掘,并用自卸汽车将清出的河道底泥运送到已选定的场址倾倒。这种清淤方式可用于沙石类和泥土类底质的小型河流。
(2)水下清淤:河流较大、水深、流量大的河流,通常采用水下清淤的方式。它是在保持河道中水位的情况下,可以利用抓斗式挖泥船及长臂反铲开挖河道底泥。该法容易控制清除底泥的层厚,几乎可用于各种底质类型的河道,包括泥土类、沙石类和硬质类。然而,此方法的缺点也十分明显,主要是清除的底泥含水率较高、清淤中因机械搅动造成水体局部污染和周围环境污染等。在采用相应的防护措施后,能够减少底泥含水率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对于较大河流通常采用此类方法。
由于项目区流域内河道流量很小且水深不大,采用陆地清淤的方式,可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4.清淤范围选择
本项目清淤的范围确定,将主要考虑河底底泥的分布情况以及水质综合治理后续工作开展的技术要求,从对项目区内的河流水质改善的整体目标出发,综合选定清淤范围。清淤范围的选择还应结合考虑以下因素:
(1)对淤泥富营养层形成自然机理进行调查分析,以判断清淤的范围和厚度或泥土处理产生的影响。
(2)清理出的淤泥转运力求运输距离短、有利发挥清淤设备能力,并充分考虑清淤泥土的综合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有足够的施工机械作业面积。
(4)在不能采取机械设备清淤的部分河道,可采取人工清淤。
(5)河道疏浚工程护岸等综合治理工程,施工期选择枯水期施工。
5.弃土安置
河道开挖土方除用于修筑堤防和整平滩面外,其余土方堆积在河道堤防临水坡侧。考虑土方开挖量较大,为减小占地,尽量堆高,节约投资。清淤过程产生的淤泥进行鉴定后再选择合适的处置方式。选择合适的弃土点,弃土场需做好防水土流失工程。
绿化面积235582.00㎡。主要内容包括场地平整、园区绿化、给排水及喷灌工程;工程费用为6125.13万元。
本工程建设绿化防护林和景观营造,包括绿化及植物配置等,使其成为水景相依的特色空间。
1.种植
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及濒临水体的自然条件: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植物种类的优势,自然群落的规律,结合现状用地内植被丰富多样,自然群落层次、结构分明。采用分层的植物群落进行种植。上层树种有:香樟、枫香、杜英、广玉兰、毛竹等;中层树种有:法国冬青、石楠、木芙蓉、石榴、菜花、海桐、紫荆、紫薇、春鹃等;草本植物有:沿阶草、结缕草等,同时考虑一些经过驯化的植物种类。设计充分利用丰富的需要,创造出风格迥异的人工植物群落,为市民提供美观、舒适、有趣的植物群落空间。
2.树种选择
常绿乔木:香樟、杜英、广玉兰、雪松、含笑等。
落叶乔木:梅花、晚樱、栾树、银杏、桂花、马褂木、二乔玉兰、合欢、垂柳、红枫、龙抓槐、鸡抓槭以及竹类。
常绿灌木:瓜子黄杨、紫薇、毛杜鹃、金边黄杨、红叶石楠、海桐球、木芙蓉、红叶李、紫荆、碧桃等。
地被植物:红花酢浆草、高羊茅草皮、金叶女贞、铺地柏、春鹃、细叶女贞、月月桂、葱兰等。
藤木及草木植物:爬山虎、迎春、结缕草、百慕大草、麦冬草等。
整型及造型植物:法国梧桐、银杏、苏铁、黄扬球、冬青绿篱等。
本项目改建道路为富华路、华亚路、水晶路、宝石路、渭河路、富宸路、明珠北路,全长约10330.00m;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路基处理工程、路面工程以及交通安全与管理设施;工程费用为9174.42万元。
近年来,东海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凸显,产城一体的空间格局日渐形成,随着入驻企业的不断增加,已发展成为苏北鲁南的就业、投资热土。
随着园区市政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现状路面、道路功能、市政公用配套、道路通达性等方面严重滞后;雨污合流的园区排水方式,不满足环保要求;以上因素制约着开发区的发展,因此本工程的改建势在必行。
1.改建内容
考虑本项目的区位重要性,改建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道路线型优化:道路线型按红线40米进行优化、打通村庄路段,全线实施机、非、人分流,道路线型统一;
(2)道路结构改建:路面结构进行黑色化改建;统一人行道铺装;
(3)实施雨污分流:全线实施雨污分流,改建雨水管渠,新建污水管道;
(4)城市家具提升:按《连云港市城建导则》及东海县近年道路建设经验对城市家具提档升级;
(5)沿线杆线入地:建议全路段强弱电杆线入地。
2.技术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
(2)设计速度:一般路段50km/h;交叉口30km/h;
(3)设计荷载:道路BZZ-100;
(4)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
3.断面设计方案
全线:道路红线宽40m,其中机动车道20m,双向六车道,两侧侧分带各2m,非机动车道5m,人行道3m。
4.道路平面设计方案:道路线型走向与老路一致(与规划线型一致)。
工程内容包括管网、景观绿化、硬质铺装、公用配套设施、交通安全设施、路灯等材料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费用为5564.00万元。
通过生态理念来分析基地现状,提出设计概念——将城市和自然、现在与未来、动感与生态、科技与创新,四个层次的元素融入基地,创造优良的四季环境。融入新元素,创造新的物质空间环境来唤起对城市文化的回忆,重组新的生活,进行有限的跟新。
1.设计理念
通过具有“动感理念”的整体设计,加入科技创新的元素,结合康体保健型植物,抗污染功能的植物及生态工程从而构建一个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2.空间组织
应用植物群落景观,结合点缀的特色小品,从而保证景观的连续性,在设计中运用生态原理,新建景观与原有形成对比,绿色开放空间进行纵向串联并打通横向水平路径。
3.景观特色
通过康体植物、抗污染功能的植物及生态工程做法在城市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净化空气,收集雨水,降低人工维护,同时能够维护人民健康和提高并普及人们自我保健意识,从而构建一个绿色、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4.设计原则说明
(1)道路绿化设计从断面上,主要包括人行道绿化、道路边界绿化、渠化岛四部分,每个部分由不同的元素组成。
(2)林下行走空间不受遮挡,方便行人通过。
(3)为避免行人在夏季被日光直射,采用遮荫性好的树种,给人创造舒适的步行空间。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
按照“规划科学、定位准确、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要求,编制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园区规划,进行科学的论证后组织实施,保证工业发展有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配套条件。
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园区内部规划,确保园区定位准确、设施配套、产业集聚、环境优美;努力提升园区建设的档次,增强投资吸引力;按照园区产业定位,严把入园项目关,提升园区的产业层次;考虑土地开发建设与远期发展的有机协调,从长远期利益出发,确保远期规划实施的阶段完整性,杜绝短期行为。
二、人才保障,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基础。因此,市场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园区面临着吸引人才、形成人才队伍和开发人力资源等挑战性问题,这也是园区能否实现良性发展的关键因素。
园区应充实和壮大现有管理机构,组成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成熟的园区管理经验和运营模式,主要负责园区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引资、协调项目建设、安全环保监管等。建立项目筛选、评估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条件。建立重大问题的识别和快速反应机制,统筹兼顾、科学调度,做好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形成适应战略发展的高效管理运行机制。
要充分认识到高技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努力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在技术、管理、职业道德等方面加大人力资源培训力度,积极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敬业精神。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分配激励机制来确保人才的稳定和能力的发挥,以实现园区持久发展的活力。
三、技术保障,扩大对外合作和联盟
园区产业发展要注重形成核心竞争力和发展重点,要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既包括要有一定的生规模,更要在产品成本、质量、牌号等各方面要有较强的竞争力,避免与国内同类项目以及周边园区形成同质化竞争。
积极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强科研体系建设,打造研发支撑平台,实施产业和人才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重视高端产业创新技术的跟踪、培育和储备。加大行业领军人才团队的引进力度,着力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成长,提升核心竞争力。
密切关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紧紧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大好时机,多方探寻国际合作,促进园区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战略产业、配套产业项目与发达地区资源的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高低点的对接;积极突出重大项目在对外开放中的载体作用,以引进战略投资者为主要目标,着力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10强投资企业。
四、设施保障,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力度,园区道路、供水、供电、“三废”处理、消防安全等基础设施,原则上由政府共同组织建设,对园区内的配套设施,原则上由园区开发机构投资建设,电力、通讯、供水、燃气、环保等部门要积极参与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
五、保护环境,安全生产,注重责任关怀和防护
加强安全环保准入条件和监管,保障可持续发展。坚持以绿色、安全生产作为项目准入条件,严格安全、环保规范,确保安全、环保与主体工程“三同时”,提高安全环保水平。
在推动产业规模提升的同时,支持和鼓励投资生态、环保、资源集约型项目,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发展。园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建设和改造,形成资源和能源梯级利用、废物和副产物交换的体系,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加大环保设施投入力度,选择清洁生产工艺和切实可行的环保治理方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园区的生态环境。大力推广节能、节水技术,通过利用节能节水材料降低资源能源的利用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将园区建设成为节约型、环保型、循环型、生态型的示范园区。
园区内企业生产、储存装置与周边居民的距离应符合安全、卫生防护等有关要求,安全生产,注重责任关怀和卫生防护。为了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应专门设置安全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对基地的安全生产进行监督和检查,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在技术选择和工程设计中,严格执行相关专业有关规范中的安全卫生条款,设置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应急处理设施。在生产过程中,强化安全监督管理,严格按照安全规章操作,尽量减少安全隐患,将事故发生率及由此所引发的安全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可满足职业安全卫生的需要,达到预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