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014280752/2022-00010 | ||
发布机构 | 东海县农业农村局 | 发文日期 | 2022-10-25 |
标 题 | 东海县“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 基地建设工作方案 | ||
文 号 | 东农〔2022〕173号 | 主 题 词 | |
内容概述 | |||
时 效 |
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做好“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规划与建设工作的意见》(苏农办农〔2022〕17号)精神,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关于切实做好当前蔬菜园艺有关重点工作的意见》(连农办〔2022〕58号)要求,为切实增强蔬菜产品的生产、调控、稳价能力,更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蔬菜产品需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立足本地、服务全市、打造江苏省“菜篮子”为定位,按照产地环境良好、种植面积稳定、生产过程标准、产品绿色优质、产销对接顺畅的要求,开展“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强化新型主体、技术装备、资金投入等要素支撑,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蔬菜产品供给质量、效率与经营效益,更好地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县建成“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18110亩,全部由桃林镇负责建设,位于北芹、顶湖、南芹村;无锡绿色蔬菜外延基地3900亩,由温泉镇和桃林镇负责建设,其中温泉镇2000亩,位于东连湾村、西连湾村、坡林村;桃林镇1900亩,位于南芹村。基地内蔬菜集约化育苗覆盖率达50%以上,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0%以上,设施蔬菜占比达70%以上;绿色蔬菜产品生产能力、市场流通能力、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应急调控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品质明显提升,绿色蔬菜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三、建设内容
(一)综合服务中心。依托基地现有的公共服务平台,适当扩建或新建综合服务中心,包括办公、培训、检测及基地管理指挥中心等。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农民进行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培训,为基地内农民和合作社社员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咨询服务;应用物联网技术建立在线监控系统、气象信息服务系统以及肥水智能化管理系统,实时掌握田间的生产情况,及时提供气象信息以及快速、科学、自动化的水肥管理。通过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对基地内生产的蔬菜产品进行快速及时检测,上传相关数据,提高数字化管理能力;建立蔬菜净菜加工车间,通过提升蔬菜产品净菜分拣、分级能力,有效提高蔬菜产品竞争力;在综合服务中心设置统一的农资供应点,统一的农机仓库,最大程度做到统一农资、统一植保、统一农机、统一销售和应急输运;在综合服务中心对农业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功能。
(二)工厂化种苗繁育中心。重点规划建设新型茄果、瓜果、叶菜等蔬菜工厂化种苗中心,应用嫁接、组培、扦插、水培、穴盘育苗等高科技育苗方法和新优品种,集成高新育苗技术、现代智能设施、现代种苗装备和现代管理技术,全面提高基地种苗的成苗速度、素质和育苗能力,满足保供基地对优质种苗的需求。
(三)产品仓储及交易中心。按照全产业链开发的思路,配套建设保供基地的蔬菜净菜加工、冷链仓储物流、农产品电商物流园及线下交易市场。
四、分年度目标
力争到2025年,全面完成东海县“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实现蔬菜生产布局合理、满足市场需求、品种更加丰富、季节供应均衡、质量安全可靠、价格波动较小等目标,对城市蔬菜供应尤其是绿叶蔬菜的全年均衡供应、应急调控、质量监管能力明显增强。整个保供基地的建设分5年实施:
2021年,完成建设方案前期调研工作;完成桃林镇蔬菜基地的沟渠道路改造和升级建设;
2022年,完成温泉镇蔬菜基地外部形象改造升级,沟渠路道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老旧温室的提档升级和新的、符合省级标准的温室建设;开展蔬菜“主栽品种+”生产新模式、新技术示范;桃林镇蔬菜基地依托省级农业产业示范园创建,完成肥水一体化建设;完成蔬菜工厂化种苗建设;完成基地数字化技术应用;完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任务的30%。
2023年,继续进行道路、排水沟渠等基础条件改造;继续进行老旧温室的优化改造和标准化设施的建设,基地设施化生产达到70%,叶菜“两网一灌”技术应用超30%;肥水一体化及基地数字化技术应用;完成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建设,达到无害化处置或资源利用率达90%;大面积示范推广“主栽品种+”和全年高效生产新模式新技术;进行田头冷链和蔬菜集散市场建设;完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任务的60%。
2024年,推动工厂化种苗的顺利生产、田头冷链和市场交易中心的建设,基地种苗专业化生产应用率达50%以上,采后商品化率超60%;完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建设任务的90%。
2025年,完成质量溯源体系、高效栽培模式及品牌创建,基地内新型经营主体全部接入国家、省级质量追溯平台,蔬菜产品100%实现质量溯源、各基地制定高效栽培模式2至3个、品牌较2022年增加20%以上;全面完成绿色蔬菜保供基地规划建设任务。
五、重点措施
(一)合理布局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按照基础好、优势足、集中连片、发展稳定的目标,通过蔬菜基地建设“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和无锡外延蔬菜基地的建设,并尽可能向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蔬菜产业优势板块集中。注重生产基础设施和装备设施提档升级,稳健推进新基地建设和老基地改造升级,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连片流转,重点打造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
(二)着力聚焦提升蔬菜稳产保供能力。突出加强菜园基础设施建设,优先解决灌溉排水、田间道路、电网配套等基本生产条件,建成高产稳产、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蔬菜生产基地。优化种植品种结构布局,引导建设以主产2-3个蔬菜品种的规模生产基地,重点发展地方优势品种,加快引进蔬菜新品种,推广“规模种植、分户生产、统一经营”的发展模式。重点向绿色蔬菜生产基地倾斜,加大有机肥料应用,注重土壤障碍因子改良,强化连作障碍防治,提高菜田土壤环境质量和产出水平。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切实强化蔬菜重大病虫疫情监测预警与防控指导,保障蔬菜生产安全。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有效防范化解农业气象灾害,降低蔬菜生产损失。
(三)深入实施蔬菜绿色生产推进行动。加强蔬菜全程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推广应用,推进绿色蔬菜全产业链标准集成应用。支持宜机化、标准化、智能化生产设施更新换代,示范推广高效专用农机装备与技术,建设特色农业机械化标准示范园,提高蔬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水平。开展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和绿色防控示范区融合创建,示范推广尾菜、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地膜减量替代技术以及稻菜、湿(旱)、花菜等轮作模式,进一步推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保供基地力争废旧地膜、色板和农药、肥料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全覆盖。深入推进“集中采购、统一配供、限量使用”的农药配送体系,建立农药购买实名制,严格落实农药推荐使用剂量和农药安全间隔期,严厉打击违规使用农药行为,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试行蔬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动基地和产品信息与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对接,建立覆盖蔬菜生产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
(四)加快实施蔬菜产业强链补链工程。依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建设蔬菜工厂化种苗中心,推广优质、高产、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推进蔬菜育苗专业化、商品化、产业化,提升本地种苗供应能力。加快培育蔬菜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建立涵盖种苗生产、农资购销、病虫害防治、机械种管、产品贮藏保鲜销售等内容的全过程、托管式、专业化服务。以农户合作共建、龙头企业自建、园区配套等方式,加大气调冷库、小型冷藏、分拣包装、仓储物流、尾菜处理等田头预处理及废弃物收纳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分等分级、小包装、净菜上市。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开展“连天下”“福如东海 晶质农品”公用品牌营销,逐步扩大品牌授权范围,实现优质优价。充分利用长三角庞大市场拓宽蔬菜销售渠道,加强基地与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生鲜电商平台对接,鼓励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直供直销、入户配送等新业态。打造市民观光休闲、中小学生研学和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五)健全完善基地长效管理调控机制。参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模式,创新绿色蔬菜保供基地运营和管理机制,实现基地管理与服务实体化。分类引导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经营主体递进式、层次化和差异化发展,积极引入公有制企业参与蔬菜基地和供应链建设,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等产业化模式,创新农民合理分享利益方式,联结带动小农户发展绿色蔬菜生产。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将绿色蔬菜保供基地纳入各地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名录,优先进入学校、医院、机关、大型企业等集中伙食单位供应链系统,建立以基地存园菜合同储备为主的蔬菜储备制度,实行合同式、订单式生产。积极开展蔬菜生产数字化赋能,开展蔬菜苗情、土情、墒情、灾情和产销信息监测预警,提高调控管理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桃林、温泉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建足管好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和无锡外延蔬菜基地,共同保障“菜篮子”安全。农业农村局要主动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组织落实好基地规划建设、监督管理与服务保障各项任务,夯实绿色优质蔬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要健全完善“菜篮子”工程议事协调机制,加强部门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好省级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蔬菜技术推广部门作用,强化蔬菜科技创新驱动,推动关键技术落地,促进绿色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落实政策保障。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用足用好财政支农投入、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益等各类资金,建立健全蔬菜基地建设持续投入机制,依托市级现代农业引导资金,加大对蔬菜稳产保供建设主体奖补力度。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投入,推进一批绿色蔬菜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推广蔬菜价格指数保险等政策性保险,提高蔬菜生产风险保障水平。对蔬菜生产和初加工所必须的生产用地、附属设施用地,按照规定落实设施农业用地政策。对生产经营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由属地政府给予保障。鼓励盘活利用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和闲置用房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三)持续跟踪评估。农业农村局采取定期统计、情况调查、实地考察、随机抽查等方式加强跟踪管理,对基地建设进展情况进行定期通报。建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星级管理制度,对基地组织管理、生产标准化水平、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产业链发育水平、菜园生态环境水平、经营主体满意度等方面进行监测,综合评定星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形成牵引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导向,持续保持基地绿色优质产品生产供应能力。
(四)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基地蔬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主动对接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大型批发市场、连锁商超、蔬菜营销龙头企业、电商平台等,签订产销合作、基地共建、生产订单等协议,加快绿色蔬菜产品在一线城市布局,创响“连天下”“福如东海 晶质农品”农业公共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挖掘绿色优质蔬菜生产供应的成功做法,及时总结经验,树立示范典型,组织新闻媒体跟踪报道,营造良好氛围,辐射带动周边及全县推广应用。
附件:东海县“菜篮子”工程绿色蔬菜保供基地和外延基地分布图
东海县农业农村局
2022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