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 繁体 站点地图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府文件
索 引 号 014280867/2022-00014
发布机构 东海县住建局 发文日期 2022-12-14
标 题 关于东海县第二批历史建筑 拟认定名录征求意见的公告
文 号 无〔〕号 主 题 词
内容概述 关于东海县第二批历史建筑拟认定名录征求意见的公告
时 效
关于东海县第二批历史建筑 拟认定名录征求意见的公告
浏览次数: 更新时间:2022-12-14


为推进我县历史建筑认定公布工作,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建规[2017]212号)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苏建函规[2017]880号),结合我县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实际需求,经普查、筛选和专家评审,拟定第二批历史建筑名录(具体见下表)。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为2022年12月14日-2022年12月20日。期间如有意见,请将书面意见递交至东海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总工办(0518-80301628)。


东海县第二批拟公布历史建筑名录

序号

建筑名称

建筑地址

拟公布历史建筑简介

1

西双湖景区 湖心桥

西双湖景区中心大道中段

西双湖风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东海县城西部,东西长3.2公里,南北宽2.65公里,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湖心桥是西双湖风景区中心大道中段的一座花岗石建成的大桥,竣工于一九五九年。湖心桥是全石砌筑,平面为“工”字形,设计之初平面参考了瘦西湖五亭桥,具有很浓的江南石桥风格。桥墩石壁都砌成了弧形,沉稳不失美感,有着典型中国式建筑特征。两边护栏采用石材雕刻,韵律感增强了桥的艺术美。湖心桥是东海县建国初期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技术价值。

2

青湖中学“工”字房

江苏省东海县青湖镇青华西路

青湖中学1956年建校,位于江苏省东海县青湖镇青华西路,是东海县最早的老完中之一。建筑面积300亩。建校初期学校为省正点建设的高中,学校为国家培育了大批的人才。在上个世纪50年代,在"中苏友好"的国际形势下,我国开始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广泛借鉴前苏联模式。苏式或仿苏式建筑在当时的中国遍地开花,甚至远在农村的供销社和学校,也采取仿苏式风格。青湖中学“工”字房为典型的苏式建筑,建于1956年,现存建筑面积约810平方米。建筑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长廊宽缓伸展,入口门洞有五角星。建筑总平面呈飞机形状,教室是飞机机翼,礼堂是机身,机尾原为行政办公用房。因礼堂及行政办公用房现已拆除,只剩下呈“工”字形的机翼,故被教师和学生称谓“工”字房。城镇的历史,最直观地反映在它的建筑上,建筑是城镇文化与历史记忆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历史建筑反映了不同的建筑文化,也是一个时代教师和同学们集体记忆的遗存。其中青湖中学“工”字房就是这样一个特殊年代和风格的“红色建筑”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社会价值。

3

东海县晶发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洪庄粮库5号库

东海县洪庄镇车站村

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成立伊始,各行各业都向苏联老大哥学习,粮食建仓同样引进了苏联房式仓模式,在国家的统筹安排下,该仓型在全国推广建设,粮仓建造借鉴了苏联提供的施工图纸、建筑技术和方法,习称即“苏式仓”。东海县晶发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洪庄粮库5号库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建设的。东海县晶发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洪庄粮库5号库建于1956年,仓厫间总长度约 52米,跨度约20米,墙身高约5米。内部为跨度5米-10米-5米三跨木屋架,中间有两排木质圆木柱,屋顶为机制青瓦。仓库的外形敦实、古朴、厚重。东海县晶发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洪庄粮库5号库是一个时代的代表性实物,现存实物已经非常稀少,具有重要的历史、技术和社会价值。

4

双店镇文化大礼堂

东海县双新路18号双店镇人民政府院内

双店镇大礼堂位于东海县双新路18号双店镇人民政府内,原为双店镇大会堂,始建于1969年,1970年10月在全县率先启用,成为轰动一时的标志性建筑。当时流行戏之为“双店大屋、张湾楼、白塔弄个半夜愁”。由此可见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在没有任何机械吊车全屏人砌手提建造跨度14.5米宽的大屋的艰难。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每年全乡党员的学习和会议基本都在这里举办。大礼堂局部2层,建筑面积约420平方米,礼堂长33.5米长,宽约14.5米宽,墙体下部为石砌墙裙,上部为砖墙,屋面原为双坡瓦屋顶,因为漏雨后期维修有改变。现礼堂共有座位270个,为全镇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文化大舞台。双店镇文化大礼堂在一定地域内具有标志性和具有群体心理认同感,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5

桃林古民居

桃林镇桃北村(镇政府大院西侧)

桃林镇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地处东海县西部,桃林镇历史悠久,明、清时期为“海州西乡第一大镇”。桃林古民居位于桃林镇桃北村(镇政府大院西侧),桃林酒厂门东旁,是由桃林马氏七世孙马随中于清咸丰(公元1855年)前后建造。房屋并排两栋,位于院落南端,位于东侧的是座门房,面阔三间(长12米,宽6.4米),硬山顶灰瓦铺设,叠层墀头,前后檐军出挑约0.8米,挑檐梁阳刻卷云纹装饰,门窗皆为规整的木质格子窗花,灰色墙壁抹涂白灰,房屋外围铺设一周青石板,内部梁架为典型的金字梁结构,檩条上铺青色望砖。桃林古民居是桃林镇目前仅存的古建筑,对研究桃林历史和建筑风格具有重要价值。

6

桃林酒厂老酒窖

桃林镇人民政府往西90米

桃林酒厂位于江苏、山东两省交界处,马陵山脚下桃林镇。 生产的桃林大曲,历史悠久,始酿于北宋雍熙年间(公元968年),至今已一千多个春秋.桃林美酒,醇香诱人,自古为英雄豪杰所称颂。 新中国成立前,桃林古镇就曾拥有“南茂隆”、“北茂隆”、恒盛等造酒操房九家,生产的就香飘四海的桃林美酒,当时传颂着“名扬苏鲁三千里,味占江苏家”的美誉,当时在上海还设有桃林酒专卖店,桃林镇人氏马连甲,在任安徽总督时曾把桃林美酒作为贡品,到北京献给慈溪老佛爷,老佛爷品尝后称赞“桃林胜过杏花村”并赠送桂花树两颗,一颗金桂,一颗银桂.

桃林大曲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小麦、大卖、豌豆制品作为糖化、发酵剂,使用数百年历史的老龙泉井水,采用单吊混蒸的传统老五甑工艺和现代化酿酒技术相结合,酒体丰满、绵柔爽口、适量常饮,有舒筋活血、振奋精神、消除疲劳等独到功效。 桃林大曲曾多次荣获国家、省市级大奖。85年获市优,87年获省优,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

酒厂老窖池始建于1956年,占地约4500平方米。现有房屋6间,内有老窖池口300个,每个窖池东西长3米、南北宽2.4米、深2.0米,是酿造桃林美酒的最佳曲种之源。该酒窖酿酒工艺被评为连云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研究桃林酿酒技术及工艺不可多得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7

石榴街道浦西桥

石榴街道浦西村西北

浦西桥位于东海县石榴街道普西村西北,跨过石安河连接普西村和中华路,桥梁兴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为典型的石混结构三孔双曲拱桥。该桥型吸收了我国古代石拱桥的优点,将承重受力部分结构做成横向与纵向都用拱形曲线,类似自行车挡泥板。它充分发挥了预制装配的优点,具有造价低、材料省、桥型美观等特点,尤其是施工工艺简便,加快了桥梁建设速度。桥体东西两端现存四块刻有“毛主席语录”的水泥标语碑。由于毛主席语录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技术价值。

8

房山镇房南村二组63号清代民居

房山镇老街房南村二组63号

建筑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房山镇老街房南村二组63号,为清晚期建造。民居坐北朝南,共5间,为硬山坡屋顶建筑。屋内木构架架为传统抬梁式结构。门东侧半人高处设有一个长方形的深洞,称为“天地庙”(佛龛),是先人用来焚香祭拜天地的,“天香庙”保存完整,上部雕刻“天官赐福”字样,下部砖雕云纹。建筑前墙系用青砖和石块混合砌成,后墙用全石石头砌成,砖石砌墙体厚达50厘米。屋面覆灰色小青瓦,屋脊为亮纱花脊,两端有青瓦叠合脊翼。建筑较好的反映当时房山老街的建筑形式和经济生活,具有重要历史价值。